她一直記得,那個在火車上拿面紙給她擦眼淚的男人。
當時她正坐在南下的火車上,窗外的景色不斷倒退,但她什麼也看不清,因為淚水盈滿她的眼眶,讓她的視線一片模糊。
她坐在靠窗的位子,頭抵著窗,心裡翻滾的全是她的愛貓Nini可愛的身影,但半個小時之前她接到家人的電話,說Nini撐不住,沒等到她就走了,她專程從台北趕回台南老家也見不到Nini最後一面了。
Nini從小與她一起長大,不只是一隻貓而已,還是她的朋友,她的家人。
這幾年她在台北讀書,每次回家都看得出Nini日漸無精打采,畢竟人與貓的時間表不同,她長大了,Nini卻老了。理智上她知道Nini總有一天會離開,但感情上她並不想面對那一天,而現在,她連一句我愛你都來不及對Nini說,就算回到了家,她見到的也只是Nini冰冷的小身軀,想到這裡,她不禁要哭出聲來,但因為極力忍住的緣故,成為低聲的嗚咽。她的肩膀劇烈地顫抖著,像海面的波浪,像波浪止不住的哀傷。
就在這時,她身旁那個男人站起身來走開了,不久之後又回來,手裡拿了一疊面紙,一面遞給她,一面吶吶地說:
「妳哭出聲來沒關係,這裡面紙很多............」
雖然不懂哭出聲來和面紙很多有什麼關聯,但聽到他這麼說,她彷彿得到某種鼓勵,真的就嚎啕大哭起來。
她哭著哭著,一開始是因為失去Nini的悲痛,後來漸漸參雜了其他,關於一個年輕女孩離鄉背井在台北的孤單生活,關於她不順的情感,關於她在學業上努力與收穫的不成正比,她愈想愈多就愈哭愈兇,哭成了一個五歲的小 女孩。她很久沒有這樣哭了,所以這場大哭是把積壓多年的淚水一次出清。她一邊哭一邊擤鼻涕,面紙不夠用了,身旁的男人又起身去不知從哪兒拿了一大疊來﹝應該是洗手間?她猜﹞。她不顧一切,也不管是在火車上,就這樣哭得淋漓盡致,哭到漸漸覺得整個人平靜而放鬆。
「不要擔心,一切都會過去的。」
本來她以為是自己心裡這麼想的,後來才意識到這是身旁的男人為了安慰她所說的話。她總算第一次轉過頭去看他,是個面容清俊的好看男人呢,眼裡寫滿了對她的關心。她對他微微一笑,表示感謝,他也鬆了一口氣似地笑了。
「妳好多了就好了。」他說得那樣真心誠意。就是在這一刻,她心裡某些什麼被觸動了。
然而台南到站,她起身下車,匆匆說聲再見就往出口奔去,雖然急著回家,但她還是意識到那個男人一直在她身後亦步亦趨,然而在驗票口,他被攔住了,她聽見驗票的工作人員說,「你這是到台中的票,已經過站了,你要補票。」
她坐上計程車時,轉頭一瞥,他還在那兒補票。他穿了一件藍格子的棉質襯衫,一條洗白的牛仔褲,高高的個子在流動的人群中給她一種靜止的感覺,在他之上是無盡的藍天,而那一瞥從此也成為她記憶裡的定格。
她這時忽然明白,他是為了她而坐過站的,他早該在台中下車的,卻為了哭泣不止的她而一直陪她坐到台南。她心中一熱,淚又流了下來。她想對他說聲謝謝,但車已往前駛去.........
✽
這已是從前從前的事了,但我的朋友卻一直記在心裡。這個故事,我聽她說過不只一次。她每次描述的細節都一樣,可見她在心頭不斷溫習,從未忘卻。
「如果當時我停下來等他,把我的電話給他,就好了。」每次她也總會這麼幽幽輕歎,「感覺是個好溫暖的人哪,是那種可以相守一生走下去的人,但被我錯過了。」
我的朋友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其中包括一次短命婚姻和幾段痛徹心扉的愛情,但她卻始終念念不忘那個火車上的陌生人,因為那個人出現在她後來的人生之前,他代表了一切後來的坎坷與動盪都還沒發生之前那種無限的可能。或許她的潛意識裡,一直想回到那一天的驗票口前,只要多等他一會兒,說不定她後來的人生就是另一番景況,說不定那些坎坷與動盪就不會發生。
從來沒有開始的戀情總有最多的想像。也因為沒有開始,所以不會有那些過程裡的波折,不會有結束的撕裂與痛苦。那樣的純潔無瑕,就像是裝在水晶瓶子裡的回憶,讓我的朋友每每因為壞感情而壞了心情的時候,就要拿出這個回憶的瓶子搖一搖,彷彿這樣就能得到某種甜美的安慰。
✽
我的另一個朋友則一直記得那個幫她停車的陌生人。
那是在她剛剛拿到駕照時,也是從前從前的事了。那天她開車上路,到達目的地之後,路邊正好有個位子,可是畢竟是生手,她喬了半天還是無法把車子喬進那個停車格,偏偏那又是個單行窄巷,後面一串車子在等她喬好,愈堵愈多,她也愈來愈慌,急得快要哭了。
就在這時,後面那輛車的車主下了車走過來,敲敲她的窗,帶著溫和的笑臉問她,「小姐,我幫妳停車好不好?」
於是她讓出駕駛座,移到一邊,看著那個男人熟練地轉著方向盤,輕鬆優雅地就把她的車停進那個她對付了半天依然束手無策的空位,瞬間解救了她。他有一雙修長好看的手,一雙充滿男性力量的手,她覺得那雙手放在她的方向盤上,再適合也不過了。
然後他轉過頭來,幽默地說,「以後停不進格子裡的時候,就打電話給我,反正我都在電話亭附近。」他用的是電影《超人》的梗。
多年之後,她想起來還是惆悵,為什麼那時只會紅著臉微笑,卻沒有順勢問他的電話號碼呢?「然後我就可以藉由感謝的名義,約他出來喝杯咖啡,說不定後面會有故事。」說這句話的時候,她的臉上竟有一種天真少女的表情。
雖然那杯咖啡從不存在,但她後來的每一段感情,都是從手開始的,如果男人有一雙修長好看的手,就會讓她充滿安全感,然後才會讓她產生愛的感覺。她一直記得他那雙方向盤上的手。在不知不覺當中,一個陌生人成為她心上的幽靈,幽微地影響了她情感上的命運,這或許也算是後面的故事吧。
那些從未開始的,往往是影響最深遠的。雖然她早已過了相信王子公主故事的童話年齡,但在內心深處,或許還是期待著一個可以把她從混亂之中解救出來的男人。
✽
而我一直不能忘記的,是那個彈吉他的鄰家男生。
那時我還是個高中女生,而他已經是個大學生了,他的窗就對著我的窗,每天晚上,當我挑燈讀小說的時候,他的窗常常是黑的,顯示無人在家,大學生的生活多采多姿,與苦悶無聊的高中生是天壤之別;而當那扇窗亮著的時候,總見他抱著一把吉他在那兒隨興所至地自彈自唱。他喜歡唱 Simon and Garfunkel 、Dan FoGelberg、Eagles的歌,歌聲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窗就對著我的窗,那給了我無限的想像。這時我會掩上窗簾,莫名地心跳臉紅,假想著那些歌都是為了我而唱。
但當然不是,我想他根本沒有意識到我的存在吧。
其實我甚至沒有和他說過話,他的模樣對我來說也很模糊,不過是個窗前的剪影,如果在街上遇到了,也許我還認不出他來。然而他的歌聲穿透過許多個夜晚,落在一個生命經驗貧乏的高中女生心上,滋養了情竇初開的花。
於是當我自己也成為一個大學生的時候,第一件事就是到去學吉他。
我必須承認,很長的一段時間,會彈吉他的男人特別令我心動,直到現在,吉他還是我心目中最美的樂器。吉他的弦聲總會讓我想起那些浮想翩翩的夜晚,那些苦悶憂傷又單純的青春時光。
那些從未開始的,才是最純淨的,不會被「後來」污染。它已停留在某個從前從前的遙遠的過去的時空裡,成為一種永恆。
✽
張愛玲有一篇散文,寫一個十五六歲的少女,「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某個春天的晚上,她穿了一件月白的衫子,在自家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對面那個從來沒打過招呼的年輕男人走了過來,輕輕說了一聲,「噢,妳也在這裡嗎?」就只有這樣一句話,卻讓她記了一輩子。「老了的時候她還記得從前那一回事,常常說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後門的桃樹下,那年輕人。」
這篇文章全文只有345字,非常簡短,卻綿延了一個女子的一生。而張愛玲給它下的標題是〈愛〉,如此輕盈卻也如此隆重,愛。她的小說裡向來只有千瘡百孔的現實人生,從未說愛,卻是在這篇散文裡,那偶然的一瞬間,那從未開始的,那後來再也沒有後來的,她說,那是愛。
.
.
標題:那從未開始的
作者:彭樹君
刊於皇冠雜誌745期‧2016三月號/「聽樹君說故事」專欄
.
#彭樹君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