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自由人,很難構成一個高度協同行動的團體,並且持續運作數個月到半年以上的長時間的。
所謂網軍,除了「網」以外,也要是「軍」。
而軍隊的兩個絕對必要的構成要素,第一、是指揮。高度協同行動的一批人,背後很難沒有指揮體系。第二、是糧草。能夠長時間做一般自由人不會做的事,背後必定有糧草供應。
那些被扣上「網軍」帽子的,很多充其量只是運氣不好的個體戶而已。真正有指揮、有糧草的,現在根本還沒被抓到呢。
還有就是中央廚房煮出來的東西,再怎麼變花樣,眼尖的人還是看得出來。用字遣詞的風格是很難完全改變的,更不要說論述的切入點與節奏。這種東西我看太多,都膩了。
至於網軍可不可怕?其實網軍也有天敵。網軍的天敵,就是平常在網路上各立山頭,各有作戰能力,看似鬆散但是一方有事十方來援的民兵集團。依賴中央廚房指揮餵食的網軍,玩久了行動模式難免單調老梗。但是各有山頭、各有作戰能力的民兵集團,能夠對應的議題和玩出來的戰術,是無限寬廣的。對抗網軍的根本武器,就是網路民兵集團的內生秩序。我也期許自己能成為民兵集團的一份子。
稍早聽一位非主流歷史學家,剖析認知戰的本質。他講得非常之好,認知戰的本質,就是欺騙,而欺騙是弱者的戰術、輸家的賽局。他以蘇聯試圖滲透戴高樂政權為例:蘇聯試圖透過支持極右翼的戴高樂主義份子,來瓦解法國第四共和,離間法國與北約之間的關係。結果戴高樂確實趁著阿爾及利亞危機,顛覆了第四共和;但是本身內生秩序強大的戴高樂集團,反而讓第五共和更加強悍、更難以被蘇聯掌控。而戴高樂建構出來的秩序,一直到今天還繼續運行下去。
這非常精闢地說明了一件事:共產黨作為秩序的窪地,想要用認知戰滲透的方式,去顛覆一個秩序高地,結果往往是秩序高地經過一番混亂、思考、重組以後,形成了更強的秩序,而共產黨的種種卑鄙無恥的努力,到最後反而買到了反效果。法國相對於蘇聯,是秩序高地;美國相對於法國,又更是秩序輸出者。去年很多人會覺得,美國是不是快被中俄的認知戰給顛覆了?我的看法是,混亂、思考、重組的過程是一定會有,但我認為,這反而會成為美國繼續走向秩序高峰的重要養份。
目前看起來,中共正努力在收買韓粉與柯粉,來試圖顛覆蔡英文所代表的台灣主流社會。然而,會被中共收買的,本身就是戰鬥力非常低下的那群人,多半是那種為了苟活可以隨時背叛自己的承諾的廢柴,或者是光說不練而且老瞧不起人的士大夫。這些人在主流政壇上面,也許短時間可以達到大聲量,但長久下來成不了氣候。我認為這一波認知戰最後會虎頭蛇尾。
台灣,不要說比起美國,比起日本和法國,恐怕都還在秩序的下游。這點確實是我們要好好去反省思考的。如果您覺得認知戰對台灣是有威脅的,那是因為台灣的內生秩序遠不如那些秩序高地來得強健。但,恭喜您,認識到問題,是邁出努力的第一步。
往樂觀的地方想,台灣還有往秩序上游移動的空間,能夠成為一個更強韌的國家。不像中國,遲早會走向大洪水張獻忠化的結局。台灣是有未來性的,只是現在發自國民基層的努力,還遠遠不夠。
(圖片來源:《魔法少女小圓》)
(圖片與文章內容一點關係都沒有)
上游下游英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去年,昆汀塔倫提諾證實將第 9 號導演作品《從前,有個好萊塢》改編成書籍;今年年中,此書籍已經出版,昆汀目前正積極宣傳新書,在各節目中揭秘《從前,有個好萊塢》的相關幕後,其中包含原先屬意珍妮佛勞倫斯飾演達柯塔芬妮的角色;克里夫布茲的殺妻之謎等等,但最引人關注的,還是重新點燃的「李小龍」爭議。
2019 年 7 月,《從前,有個好萊塢》盛大上映之時,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就曾表態昆汀醜化李小龍,李香凝不滿昆汀塔將李小龍描繪成「脾氣暴躁」、「傲慢惹是非」的混蛋,對此大嘆「令人沮喪」。 李香凝進一步說,身為 60 年代的亞裔美國人,李小龍需要非常勤奮的工作,付出比李奧納多、布萊德彼特飾演的白人角色更多努力,才有機會被看見。李小龍經常遇到挑戰和挑釁,但總是試著避免打架。在電影看到別人嘲笑我的父親,非常不舒服。
近日,昆汀則提及能理解李香凝的不滿(畢竟是她爸),但要其餘質疑此橋段的人「Suck a Dick」,聲稱是根據史實創造角色,同時說明當時許多特技演員都不喜歡李小龍,並解釋這場戲的意義。
昆汀的言論引起各界譁然,李香凝則於《好萊塢報導者》撰文回應,文章先是質疑昆汀根本不熟李小龍,而後強調受夠由好萊塢白人定義李小龍,因為他們總是將李小龍的自信、熱情曲解為傲慢自大,最後大聲疾呼希望昆汀別再評論評論李小龍。
從影像到文字,「李小龍」的幽魂似乎註定要在口水戰中跟著《從前,有個好萊塢》。然而,撇開李小龍的相關爭議,我個人非常喜歡《從前,有個好萊塢》,也藉此機會貼出舊評,提供讀者參考。此作目前也能在各大串流平台觀賞,會是防疫居家看片的好選擇。
🎬以下為《從前,有個好萊塢》評論:
《從前,有個好萊塢》充滿昆汀塔倫提諾的作者印記,熟稔昆汀的影迷,能在此作中發現許多昆汀的風格元素,並找到極大樂趣,武術、戀足癖、義大利西部片、美國老式 B 級片、非線性敘事手法、《惡棍特工》中火焰槍的惡趣味(將曼森視作納粹)等等。 片名《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1]更揭示了全片在寫實中充滿想像空間(與時間)的童話故事性(呼應充滿逆轉性的結尾),令人感受到昆汀對於曼森家族血案的浪漫憧憬,並帶著觀眾想像世界的未來能有一點不一樣。
要理解《從前,有個好萊塢》,得先從「時代」切入:此作背景設定於 1969 年。回望 1960 年代,美國社會經歷著諸多動盪導致人心惶惶:越南戰爭越演越烈;總統甘迺迪遇刺後,政治謀殺案一起接一起;「女權」主義興起;「黑人」運動高漲,對抗傳統價值與反社會主流的「嬉皮」文化於焉而成。
而在 1969 年 8 月 9 日,在不安的社會氛圍下,爆發了曼森家族對當紅女星莎朗蒂的謀殺案。當時莎朗蒂懷著 8 個月身孕,名導老公羅曼波蘭斯基則因拍片外出逃過死劫,此案震驚全美,當時的昆汀年僅 6 歲。
另一方面,在動盪的時代下,影視產業也存著極大矛盾,「電視」與「電影」間的競爭與對抗,讓許多片廠遭遇危機,電視機的普及也間接造成戲院的觀影人次下滑、營銷虧損,而且上游到下游「垂直整合式」的片廠制度早在此前瓦解;1960 年代末,一批新的創作者轉向更為私密的體制外創作,《我倆沒有明天》(1967)、《逍遙騎士》(1969)等挑戰美國正面形象的悲劇性電影逐漸出現,充滿疑惑、叛逆、徬徨、存在主義式的無政府主義者,取代美帝傳統英雄。
美國神話和傳統價值不復以往,勾勒出 1969 年好萊塢舊時代的疲軟,和反文化運動的興起,昆汀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書寫《從前,有個好萊塢》。
而昆汀與工作團隊極盡可能地還原這時代的好萊塢,街景採用霓虹、老式招牌;服裝則有嬉皮、西部牛仔、短裙長靴;音樂則能聽見 The Mamas & The Papas 的〈Straight Shooter〉、Los Bravos 的〈Bring A Little Lovin〉、Roy Head & The Traits 的〈Treat Her Right〉、Deep Purple 的〈Hush〉、〈Kentucky Woman〉等金曲。
此外,開場便能看見昆汀對於舊時代「膠卷底片」的著迷,可以發現「柯達 35mm」的影像質地,也能見到以「Super 8」和「16mm」拍攝的黑白影像,還有將李奧納多迪卡皮歐飾演的瑞克道爾頓塞進當時的各式知名影集;當然,更能看見特地重製 CBS 的知名西部電視劇《Lancer》(1968-1970)。透過這幾場戲傳遞出復古與現代的衝突與和諧,更讓昆汀的角色能活在這些影像中,別具意義。
角色的描繪上,昆汀創造出立體鮮明的雙人組合:李奧納多和布萊德彼特這對搭擋,有著與《虎豹小霸王》(1969)的保羅紐曼和勞勃瑞福相似的魅力與默契(片中也提及了日舞,勞勃瑞福的角色名稱)。此外,片中瑞克道爾頓演藝生涯的發展軌跡,似乎也與克林伊斯威特一樣。克林伊斯威特 1950 年代演出電視劇、1960 年代演出義大利導演沙吉奧李昂執導的「鑣客三部曲」,在大銀幕走紅;而沙吉奧李昂正是《狂沙十萬里》的導演。
照著這些歷史軌跡走,或許也可稍微洞見昆汀筆下的瑞克,未來會有何種發展。昆汀在瑞克與小女孩等待上戲的空擋一段中,呈現出瑞克在好萊塢新舊時代交替下,被迫從舊時代走進新電影的心理狀態,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細節。
昆汀也巧妙地利用李奧納多迪卡皮歐、布萊德彼特和瑪格羅比的居住地,製造出社會階層的上下關係,同時點出好萊塢產業鍊的上與下,甚至設計了布萊德彼特開車回下層的橋段,也靠著這場戲帶出鍾愛的洛杉磯往日風情。《從前,有個好萊塢》中的地域性對比,有著和《寄生上流》異曲同工的出色之處,這 3 個角色更有著昆汀對好萊塢「未來」、「現在」、「過去」的投射意涵。
當紅的莎朗蒂象徵好萊塢日後的光景;處在新舊時代夾縫中的瑞克代表了 1969 年影視產業的轉型;逐漸沒工作的替身克里夫布茲則是已經沒落遠去的好萊塢(所以倒閉的片場讓克里夫探視)。從這些側寫能望見昆汀在角色編寫的用心,電影前兩小時僅在 2 天的時間軸上進行,但這 2 天的資訊量已經豐富多變,在日常細節中說故事的電影,更顯見創作者的編導功力。
昆汀在舊好萊塢的致敬中找到新意,貼近老靈魂並賦予想像力,《從前,有個好萊塢》是一幅以懷舊為水墨潑灑而成的新畫作,昆汀大膽、奔放且柔情地獻給每位觀眾。如果說,艾方索柯朗敦厚、內斂地在 1970 年有《羅馬》和墨西哥城,那昆汀塔倫提諾則是絢爛、奔放地在 1969 年有《從前,有個好萊塢》和洛杉磯。
全片最令人感動的戲,私以為是由瑪格羅比飾演的莎朗泰在戲院與《勇破迷魂陣》(1968)合照。眾所皆知,這是莎朗泰被曼森家族謀殺前上映的最後一部電影(遺作《12+1》於死後上映)。昆汀大費周章地將莎朗泰進戲院觀影的戲完整拍出,讓片尾屠殺曼森家族逆轉歷史的結局格外動人,流露出昆汀對於莎朗蒂的不捨之情,也能看見類似《決殺令》、《惡棍特工》中濃厚的復仇主義。
如果從 2019 年坎城主競賽來看,西班牙名導阿莫多瓦藉由《痛苦與榮耀》,與過去的自己和解,用電影找到救贖之藥;昆汀塔倫提諾則藉由《從前,有個好萊塢》,與過往記憶共存,用電影讓私自的美好想像延續。
最後,在昆汀精雕細鑿的世界中,或許,瑞克道爾頓能與莎朗泰成為好友;或許,瑞克就能如願演出羅曼波蘭斯基的電影重振演藝事業(開頭即描述瑞克渴望與波蘭斯基合作);或許,歷史就能重新書寫。
至於一切的甜美,都活在昆汀塔倫提諾的電影夢中,永存在昆汀這封親筆寫給好萊塢的老派情書。《從前,有個好萊塢》是年近 60 的昆汀最溫柔、最成熟、最熱情同時最私密的作品,這是昆汀塔倫提諾的童年往事。
備註
[1]片名甚至也可看做對名導沙吉奧李昂的經典義大利西部片《狂沙十萬里》(1968)的致敬,此作英文片名為《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上游下游英文 在 施志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年六月第四週 國內外大事報你知】
【一週大事關注焦點:美俄領袖會面開始雙邊戰略對話/德國國會通過《供應鏈企業責任法》/英國和澳洲達成貿易協議/中國通過《反外國制裁法》/美國準亞太助卿表示將進一步發展台美關係/中共派出28軍機擾台創最高紀錄】
國外:
#美俄領袖會面開始雙邊戰略對話
兩國領導人共同聲明,宣布同意在不久將來展開「雙邊戰略穩定對話」,在雙邊關係緊張下,能確保在共同目標上取得進展,減少衝突風險,重申核戰不打的原則。
#德國國會通過《供應鏈企業責任法》
自2023年起德國境內企業員工超過三千人,包含外國企業,需對其供應鏈中的人員問題以及環境影響盡到義務。建立相應制度,確保供應鏈中有無侵害人權或破壞環境等風險,若違法未來將有高額罰則。
#英國和澳洲達成貿易協定
英國與澳洲政府15日宣布已達成自由貿易協定(FTA),從英國汽車、澳洲牛肉等諸多產品都零關稅,英國自2020年退出歐盟後,首度貿易協議。英國也望藉此加入泛太平洋貿易夥伴陣營,開啟新遠東貿易。
#中國通過《反外國制裁法》
中國人大通過《反外國制裁法》明確禁止在中國境內的組織與個人(包括配偶、親屬)配合外國制裁,否則將面臨驅逐、凍結資產、罰則等。
國內:
#美國準亞太助卿表示將進一步發展台美關係
準亞太助卿15日聽證會,上任後確保美國與台灣發展牢固關係,也認為維持現狀是個動態情況,隨著中國威脅以及中共欲統一台灣的時間,此想法必須校準,同時在亞太推廣民主人權價值觀。
#中共派出28軍機擾台創最高紀錄
G7高峰會首度提到台海、東海、南海安全問題後,15日共機派出28軍機擾台,創最高紀錄。
#美贈台灣250萬劑莫德納疫苗
美國政府捐贈我國250萬劑莫德納疫苗昨日抵達桃園機場,蔡英文總統透過臉書直播發表談話,感謝美國政府伸出援手,「患難見真情」。
-
此次領袖會拜登焦點放在中國,試圖以一同抗中為主要話題,降低中國在國際政治的影響力;而普丁的焦點在東歐以及中東安全上,不認為中國對俄國造成威脅。檯面上拜登試圖說服普丁,中國正在「吃俄羅斯的午餐」,不斷要求軍事技術轉讓、侵犯知識產權等等,希望可以拉攏俄羅斯加入圍堵中國一環。
德國有別於新自由主義國家期待企業自律,自覺推廣社會責任,立法要求企業做到企業責任。未來在德國境內企業以及外國企業勢必要求上游供應稽核下游供應商,整個供應鏈需受管控。台灣企業可藉此機會,提升企業環境。
對英國而言脫歐後,商品進入歐盟出口零關稅取消;對澳洲來說,對於最大出口國中國,時常針對性的制裁,需另找出路。協定達成後,英國加入亞太自由貿易區的一環,英國產品零關稅進入澳洲,未來希望進入泛亞洲地區,由於澳洲農產品進入英國享有零關稅,對英國農產品業波及大。
今年美加、歐盟等多國針對新疆迫害對中國實行制裁,而中國也為美國破壞香港程序而制裁美國,這些人士的直系親屬被禁止入境美國。《反制法》讓在中國的外國企業處境兩難,外國投資者對中國法律體系失去信心,主要也在威嚇外國企業,要在中國賺錢,就是要聽中國政府的。
美國讓中國問題以及台海問題國際化,亞太助卿更是鞏固亞太關係的角色,除了多邊協議或者聲明,對於「戰略模糊」政策,亞太助卿的態度是朝向動態發展,若是中共意圖破壞和平,那戰略模糊政策或者一中政策,未來有機會改變。G7聲明後中共大規模擾台,對於台海甚至南海安全問題,美國亞太助卿的回應也許是好的註解:「美國將反擊中國破壞國際秩序的企圖」。
#JuneW4 #Eventsofthewe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