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豪免費住宿兌換首選
#AlMaha杜拜沙漠羚羊飯店
很多人開始玩飯店點數之後,就會慢慢在出遊時集中住宿在幾個飯店集團裡面。萬豪集團在台灣的飯店特別多,也因此許多人剛開始玩加入國際飯店集團會員時,會以萬豪為首要目標。
其中包含兩個好處,一來不用出國出差也能有機會累積房晚和點數,再則想兌換飯店的話,不用出國也有多重選擇。
於是越來越多人問說,集了那麼多萬豪飯店的點數,到底要拿它來換哪間飯店,最划算呢。以前我可能會想很久,但自從住了 Al Maha 杜拜羚羊渡假飯店之後,應該沒有其他飯店能超過他了。還記得以前在部落格聊到的「三大魔王」,分別是「洲際飯店集團的 Bora Bora」,「希爾頓集團的蘇梅島」以及「各集團大亂鬥的馬爾地夫」。相信應該不少人都已經攻略過了。
不過 Al Maha 杜拜羚羊飯店加入萬豪之後,其他的魔王通通都要去後面排隊。於是,我也放下那些魔王懶得打,在 2019 年,萬豪和 SPG 合併前的最後一刻,硬是用點數訂了兩晚。為了住這間飯店,特地安排一趟杜拜之旅。
如果你也在努力集萬豪點數,想要用點數好好的犒賞自己一番的話,我會給你的首選建議:Al Maha 杜拜沙漠羚羊飯店。
#理由一
#海景飯店住膩了
#沒關係這是沙漠
海邊的度假飯店,一想到藍天白雲,還有那片大海,就覺得十分放鬆。沒錯,大家都想要海,只要看到海景房就很興奮。能在海邊住 Villa ,就有種到天堂的感覺。
但是,住久了海邊度假飯店,是不是有點膩呢?
不管是 Bora Bora 還是馬爾地夫的水上屋,或是蘇梅島的懸崖飯店,都有讓你心曠神怡的海。現在越來越多飯店集團,在美麗的海邊蓋上一間又一間的度假飯店。一開始想要逃離都市到海邊,但隨著海邊度假村越去越多次,可能也越來越沒有逃離的感覺了。
所以,逃離到沙漠看看?
這邊有很多你沒想像過的體驗,像是躺在房間的游泳池。一邊游泳,一邊餵羚羊。眼前看的卻是整片沙漠,剛好有個駱駝商隊從你前方出發。
又或著是吃著晚餐的時候,旁邊有個動物過來盯著你吃飯,沒想到他不是狗,也不是貓,是隻瞪羚。
你如果常看夕陽,那一定看過無數次夕陽從海邊落下。但你可能沒有在寧靜的沙漠中,看著夕陽西下。
#理由二
#頂級飯店賣的不只是頂級
#還有歷史體驗和自然體驗
一個飯店只有不到50間房間,每一間都像是個白色營地帳篷。這設計,是杜拜皇室當年以後花園的概念設計的體驗飯店。每一個建築物,裡面的每一個家具,都把你對阿拉伯世界的想像給帶進來。
Al Maha 其實也是羚羊的名字。整個飯店在杜拜的沙漠保護區 DDCR ,所以有相當多的野生動物。除了羚羊,還有各種鳥類。除了沙漠,還有綠洲可以觀賞。
被稱作為五星級的沙漠營地,夜晚當然還有無數的星星。對,沙漠裡面的光害極低,隨便仰頭,都是滿天星空。
#理由三
#訂飯店送三餐
#還送沙漠之旅
因為住在飯店裡面,你不太有機會出門。要離開飯店,等於是要開車離開整個自然保護區。所以除了住宿之外,裡面提供各種阿拉伯美食和西式美食。
食物不是開玩笑的,有最好的肉,最好的酒。本來應該要在大城市的頂級飯店西餐廳中,看著都市夜景所配的餐食,全部被搬到沙漠中。
每一餐,你可以選擇要在自己的頂級帳棚區用餐,也可以到餐廳用。
除了飯店的泳池,SPA 之外,每天飯店還送沙漠中的活動。這些活動都不是你平常能看到的。「騎駱駝」,「獵鷹」,「開吉普車在沙漠上奔馳」,「沙漠中射箭」,「在沙漠正中央喝香檳看夕陽」。
住一晚,送兩個活動,再加上三餐及下午茶。徹底忘記城市的喧囂,體驗沙漠的美好。
說好了度假要整天泡在泳池裡的完美體驗呢?沒時間。因為在沙漠中游泳固然很酷,但更酷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理由四
#這些美好全部免費!
2017 年,王菲帶著他女兒來這間飯店渡假,在沙漠騎駱駝。一晚淡季要價含稅 AED 5000元起,折合台幣將近 40,000元,更別提旺季價格了。看來就是個專屬有錢人去的地方。
坦白說,我很難想像花 40,000 台幣去住飯店,不管他有多高級。這間飯店目前是萬豪最頂級的類別 Category 8。淡季一晚 70,000點,旺季 100,000 點。當初我在漲價前去住,所以一晚 60,000點,狠下心一次住了兩晚。因為都特地飛去杜拜住飯店了,總是要多體驗一下。
有了用點數兌換的選擇,這些看似遙不可及的體驗,就不是真的辦不到。想想,住一晚大溪威斯汀要 35,000,省下兩晚就可以去用 70,000 點體驗一晚了。
--
常常有人問我,萬豪點數拿去換這個飯店划不划算,那個飯店可以嗎?其實稍微做一下數學,馬上就可以知道 CP 值和划算指數。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其實很珍惜這些點數,希望他們可以被用在「我平常絕對捨不得花錢的體驗」上。所以如果你滿手萬豪點數,考慮看看,這個你可能從沒想過的選擇。花開堪折直須折,沒人能保證這間飯店會在萬豪集團多久,可以有免費兌換到何時。
很久沒寫飯店體驗文了。接下來我會用幾篇文章,來聊聊這間飯店。
Al Maha, A Luxury Collection Desert Resort & Spa
仰泳好處 在 愛嬰美智慧母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夏天來辣!!是時候帶寶寶游泳咯‼
👇寶寶游泳好處多多👇
🉐增加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促進消化🉐助睡眠🉐促進大腦發育🉐助長高
寶寶游泳,安全最重要!
💁♀【Mambobaby免充氣兒童游泳趴圈】🏊♀
⭕#不用擔心漏氣⭕ #歐盟安全認證 ⭕#超輕⭕
💧💧Mambobaby免充氣兒童游泳水泡💧💧
✅安全免充氣就是不漏氣,不用再為漏氣危險而擔驚受怕。選擇環保材質,安全無味更放心,免充氣設計,壽命長,
✅EN13138歐盟標準設計生產,專利免充氣結構,安全可靠。
✅更耐用使用壽命更長,經測試,在1500公斤汽車的多次碾壓下,泳圈依然無損。
✅專業蛙泳黃金40°,寶寶趴在泳圈上,胸部斜撐,保持蛙泳角度,從小培養游泳正確姿勢。
✅五點式防護帶,防後仰設計,安全平穩。背心式貼身穿戴設計,肩部、胸部、襠部,更安全。
✅頭部加高,兩側加寬設計。高彈頭枕加大加高,有效避免側翻前傾。一款泳圈,兩種用法,可趴可躺。
✅與泳圈舒適的接觸,親膚柔軟布套、超彈內膽、安全鎖扣、搭配精品配件。
#游泳 #安全 #家居 #出行 #母嬰
仰泳好處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斯達:國際線恩怨情仇】
最近香港眾志的華盛頓成員敖卓軒被連登網民點名批評,事緣是他接受《BBC》和《衛報》訪問,表示自己認為:(一)特朗普的作用不太重要,即使他不是總統,大多數美國人都會抵抗中國暴政;(二)反送中以來的香港政治運動「並不完美」,因為當中有一群「極右」撐 Trump 團體活躍;(三)眾志支持 Black Lives Matter 的鬥爭,他認為「許多香港人也是一樣」(支持 BLM)。
後來在 Twitter 有些帳號批評他,敖也反唇相譏,連登跟進,大家開始討論要怎樣看待「美國線」。
早前《蘋果日報》頭版宣傳他們的美國線活動:#TrumpSavesHK,當時黃之鋒也有點微詞,不少人也覺得在美國,不應重注押在一個黨派或候選人身上,要跨黨派。自己對美國民主黨沒有好感,但亦認為「跨黨派」之說確有道理,香港人確實要有心理準備,政黨輪替的機會始終存在。然而敖卓軒踩 Trump 至此,明顯跟《蘋果日報》跪求特朗普本人(而非較中性的美國政府) 拯救香港一樣,同樣違反跨黨派原則。
敖接受訪問時,有多少是以香港人身份回應,已不可考,不過聽來更像美國風情畫:將美國政經格局硬套去香港,也許是為了 appeal to 美國人,但代價總是得失香港自己人。因為香港人自己就不知道甚麼是極右(far-right),極右之說是歐美中心主義的概念,極右派再多分支,都總要有些反猶、白人至上、同情納粹等等元素,但香港撐 Trump 那班人,並沒有這些元素,因為香港的歷史根源跟歐美完全不一樣;很多香港人看到這種張冠李戴,也覺得冤枉,很多人支持 Trump 只是策略,反正也沒票投。至於香港人是否支持 BLM,現在大概連一個最初階的民調也沒有吧,是否太武斷?敖又截圖說一些支持 Trump 的網民是智障,事情大概已談不上理性討論。
為了更方便自己,路線一定程度傾向某一個黨,可以理解,值得容忍,但不代表大家會無條件認同。沒人會無償做義工,值得給頭面人面知名度、地位及金錢,但如果有人將香港當成政治提款機,為了個人的好處,危及全香港的外交格局,都很難阻止外界會想說幾句。據說已經進展到,有人辯護時秀出要跟正常程序見美國議員,總共要多少錢,所以連登仔有咩資格嘈眾志;反送中以來很多前線行動都是「未完美 可改善」,有人講完,又真的會有改變(例如機場衝突),甚至有人會用街頭塗鴉來道歉。當然抗爭者不財大,所以也沒有氣粗,說到底,是 ego 大與小的問題。前線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不用面對拿得起放不下的挑戰。
類似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只是大家在容忍。例如前排德國外交部長馬斯突然說,與黃之鋒合影不代表贊成對方觀點,黃之鋒政治立場「包含了分離主義傾向」,這與德國聯邦政府的對華方針不符, 大家自然就批判德國佬。其實外交部突然強硬割席,也有「私怨」。黃之鋒去年赴德國出席一個酒會,二人見面就合照一張。之後黃之鋒回來香港就大肆宣傳,自己跟德國外交部長會面,德國人就覺得自己被擺上檯,覺得這個香港人只在乎上新聞,而不是想跟德國維持長遠溝通,之後德國又要面對中國壓力,而他們甚麼都沒得到,倒是黃之鋒得到了新聞版面。(據黃之鋒強調,合照一事是德國外長主動要求,究竟「私怨」有多公道,外人就無法完全判斷了。)
整個基民盟也受震動,外交部跟黃之鋒等人原來有一個不高級的見面,也取消了。(黃之鋒後來斧正我,他們各黨成員都有見,包括基民盟)德國戰線有很多人在做,但不是求上報,而是細水長流、隱暗地做,若果基民盟震怒的消息屬實,德國戰線無法更進步一步,是眾志損失,也許亦是香港損失,而且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德國佬出聲發泄之後,也有很多「友好」在 Twitter 上潮水式批判他,不過外交部長很理性,沒有失控;相反敖卓軒被一些 Twitter 網軍攻打之後,就開始失控。他將矛頭指向熱狗和陳云根,聲稱自己在華盛頓做的事,比所有人一生加起來都要厲害千萬倍;又說陳云根就是 leading white supremacist。我不反對恥笑這些 Twitter 網軍,但不妨 know you enemies。
Twitter 網軍是擦存在感,因為他們確實在運動中沒有位置;但如果要跟他們比,是否同樣可憐?他們捧特朗普卻不是真心,而是策略性,簡單來說陳云系只是市場導向,因為中美在香港衝突,國際線被開發出來,他們要自抬身價,就假扮自己跟 Trump 很熟,是美國代言人。只要那一千幾百個人信就行,那是一個維持教團的手段。但覺得敖生押注單獨黨派,行為有問題的人,有熱狗,因為他們要咬著做到美國線的人擦存在感;但也有不是熱狗的人,他們沒有任何意圖跟眾志競爭,他們只是沒有忘記跨黨派原則,而這原則,眾志自己有份同意。
為甚麼處於對立面,就會自動歸入「極右派」、「白人至上派」呢?攜帶整個香港去支持夾雜搶掠其他窮人、進行文物歷史大革命的 BLM 運動,就不是個人信仰玄談,而是騎劫了公共利益的問題。例如王丹,個人完全對民主中國無感,但他最近說到,在六四周年的時候,有三間媒體想約訪問,他推了兩間,因為「……問題引導性很強,就是希望我把川普打壓黑人抗議事件與六四事件對比。我後來根本不回覆了。我承認我有些不高興,因為覺得這是在消費六四。我不希望六四紀念這件事,被捲入美國的政治對立之中。」
王丹尚且頭腦清醒。那究竟是敖卓軒和眾志利用美國 BLM 和左翼進步議程,還是美國國內的左翼進步議程利用和消費了 histroical context 完全不同的香港呢?為甚麼我們要無緣無故被人消費,更要落入支持單獨黨派的危機呢?敖卓軒在華盛頓可能繼續衣香鬢影,但普羅香港人能夠從獨買民主黨(或共和黨)得到甚麼?甚麼也沒有。熱云系將 Trump 當成大救星,作次文化式吹捧,和盲反 Trump 其實都是一個硬幣的兩面。
在一個大背景(例如政治運動)之下,身份危機會不斷出現。例如本來比較激進的人,因為承受不了風險,轉為相對保守,也要面對支持者離棄,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問題。陳云系走去扮美國代言人,效果固然是東施效顰;整個世界開始走向實力主義,「人權外交」體系遇到挑戰,也是大環境,如果政客沒有分散投資的打算,人民自己也會分散投資。我不認為黃之鋒在 #TrumpSavesHK 的取態,是因為太在乎跨黨派原則,而是黎智英自己也啟動美國外交,泛民黃絲叔叔嬸嬸的支持,如果長遠走進了其他人口袋,怎麼辦呢?這是很功利的問題。熱城系網民比較天真爛漫,因為反正他們就是塘邊鶴;眾志卻是生存問題,如履薄冰,永遠要爭取實利自保。然而極端功利、習慣政治豪賭的反作用力也日積月累。
雖然說到底,美國與中國由合作轉為鬥爭,並不是檯面上任何人物可以推動,而是早至布殊後期、奧巴馬整個時期的美國商界被中國吃了太多豆腐而開始推動反彈,由合轉競的大勢,為香港人製造了一個「裡通外敵」的機會,即使香港人不發一言,美國還是會攻打中國。雖然美國的大人不在乎香港多了一些美國代言人,香港人也樂見香港議題在外國多了曝光。然而,當國際線運動員的利益跟香港利益出現偏差,我們怎樣面對呢?如果國際線運動員要自己先出線,即民主黨出線,自己就更有身位,然後才想到其他人呢?
那對於香港人來說,在國際戰線採取「跨黨派支持」,似乎就比較理性。做到嘢就支持,做不到就看其他人了,免得遲早出現太過高高在上的「領袖」。比眾志影響力小的網民遊魂,也經常瞧不起香港人,大喊香港人不值得救;國際領袖瞧不起有些香港人策略性支持 Trump,覺得人民是三頭六臂、一群愚民,何嘗不是鼻孔朝天的惡形惡相。究竟是誰靠誰?香港人冒著這樣大生命和政治風險持續抵抗中國,是為了為人籌集資本去參加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內部鬥爭嗎?說笑吧?
當然連登搞國際游說的效果,也許比起敖卓軒少千萬倍,但不代表他們沒有出力。阿叻那代收成期的問題,就是他們成功了,就順理成章覺得成功全因自己英明神武,沒有社會因素影響,最後阿叻就變了阿叻。說到底,香港是大家有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游泳健將看不起長跑選手,「空手道是地球上最強的武術」,在這個政治和人身安全風險飆升的節點,除了令自己和其他人都莫名其妙地生氣,又有甚麼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