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昶佐委員因為市場防疫的議題,陷入是不是稱職立法委員的爭論。
有關爭議當天的發言,林委員事後已有針對市場表達謙卑的歉意,但是,還是有種種攻擊餘緒未消。
我要分享「外交家雜誌」這篇報導:
台灣打造「數位民主國家」的成就,很受國際矚目,開放國會部分,也是林昶佐委員的問政所關注的焦點,國際研究因此知道聽取他的意見,我們因此在這篇報導看到他的意見被呈現出來。
立法委員問政,因為不是執行者,往往不如行政官員有能見度,但是國家建設的成功,確實有國會議員共同參與的貢獻在裡面!
林委員很多問政都有佳績,慢慢大家會了解,至少這件事,國際間的評價很高,是台灣創造「數位民主國家」中的一環,而林委員長期關心!
提供大家參考://
台灣能否提供數位威權的另一選擇?
Can Taiwan Provide the Alternative to Digital Authoritarianism?
(Diplomat https://ppt.cc/fjDcrx)
中國和台灣正成為匹敵的數位國家—
中國是數位威權政權,台灣是數位民主。
China and Taiwan are becoming digital states in parallel —
China as a digital authoritarian regime, and Taiwan as a digital democracy.
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之際,中國分析專家正密切關注習近平主席的下一步。另一方面,台灣正在推進 2020 年 6 月推出的開放國會行動方案和徹底透明的政策。中國和台灣正在同時成為數位國家—中國是數字威權政權,台灣是數位民主。 兩者中,數位威權更容易實施,也已有許多學術專業定義和理解它。雖然目前尚未有明確的數位民主模型,但台灣正在創造一個範例。
開放國會行動方案究竟是什麼?去年由Freddy 林昶佐立法委員提出,部分受到行政院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的啟發。 開放國會行動方案為台灣立法院制定了五個主要目標:透明、公開、參與、數位化和理解。 林昶佐委員表示他長期以來相當關注科技和政治,並補充說:“推動此方案的原因是對政府和國會的未來創造新願景。”
開放國會行動方案包括改革,例如電視轉播,主要增加手語。 禁止閉門跨黨談判,包括委員會層面。 另一個重大變革是公開可取得的數位數據,例如投票記錄、預算和利益衝突。 目前公開的線上資訊有限,大部分的資料必須實體索取。
類似的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側重於台灣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變革來提高透明度、提供資料和增加公民參與。 因為台灣不被承認為國家,所以不能成為開放政府夥伴關係聯盟(OGP)的正式成員。 儘管如此,台灣依然在 2019 年宣布制訂自己的開放政府行動方案。
台灣政務委員唐鳳將 OGP 描述為“一項國際倡議,提倡核心價值如透明度、問責制、參與和包容,強調政府和民間的合作和共同創造。 全都符合台灣努力的方向。” 唐鳳希望開放開放政府國家行動方案是台灣加入OGP的路徑。
台灣公民科技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 2020 年 COVID-19 爆發初期使用的口罩地圖、針對追蹤接觸者足跡的QR Code 簽到系統、 闢謠機器人、公民自發的群眾外包政策,等。
“[公民科技]是台灣治理未來的關鍵,也是我們如何推動整個系統向前發展的關鍵。 公民科技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林昶佐委員說。
唐鳳也樂觀的表示:我相信我們今天面臨的許多挑戰,包括流行疫病和假訊息大流行(infodemic),都可以透過民主深化和促進我所謂的‘人民-公眾-私人的合作夥伴關係’來克服。”
林昶佐表示,台灣與中國的主要區別在於,台灣對科技的使用(例如切斷數位連結)以及疫病大流行時權力擴張的時間設限都有監督。
一個沒有監督或信任的政府的範例就是中國共產黨,它越來越依賴數位威權來監視和控制人口。 最極端的在其周邊地區:西藏、香港和新疆。 然而,即便是北京的街道上也佈滿了監視攝影機。
“台灣的數位民主與中國的數位威權之間存在根本區別,”唐鳳說。 “北京使用社會信用體系和國家審查等數位工具的同時,台灣積極創建數位基礎設施,使一般公民能針對政策改革提出和表達意見。”
“數位民主的透明度是讓國家對大眾透明,”唐鳳繼續: “在數位威權下,‘透明’一詞表示讓民眾對國家透明。”
台灣民主的數位化可能尚未完成,但其政府和公民社會的努力指示了一個數位威權主義的可行替代方案。改革政府過程中的數位工具和政策可以應用於其他民主國家。
“對於中國來說,也許只有一件事可以確定,他們多年來的大宣傳故事『民主不適合亞洲』
在台灣的進步發展下不再令人感興趣,”Ttcat 表示。
There is no clear model of what a digital democracy is yet, but Taiwan is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one.
Digital Minister of Taiwan Audrey Tang described the OGP as “an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 that advocates core values such as transparency, accountability, participation and inclusion, with an emphasis on cooperation and co-cre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civil society. These are all in line with what we are doing here in Taiwan.” Tang hopes the Open Government National Action Plan will be a path for Taiwan to enter the OGP.
Tang is also optimistic: “I believe many of the challenges we face today, including the pandemic and the infodemic, can be overcome by deepening democracy and promoting what I call “People-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According to Lim, the key difference between Taiwan and China is that in Taiwan, there is oversight for the use of technology, such as de-linking data, and time-limits to expanded powers during the pandemic.
“In a digital democracy, transparency is about making the state transparent to the public,” she continued. “Under digital authoritarianism, the word ‘transparency’ means making citizens transparent to the state.”
The digitization of Taiwan’s democracy may not be complete, but the efforts of its government and civil society point to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digital authoritarianism. The digital tools and policies to reform its government can be applied in other democracies.
“For China, maybe only one thing is certain, that the propaganda narrative they ran for years— that democracy is not for Asia— is no longer appealing under Taiwan’s progress,” said Ttcat.
區別分析範例 在 胡川安的 Life Circu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薦序]
我的新書《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殖民統治下的古代四川》,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早期中國史與考古 李峰教授的推薦文。
〈從古代四川的歷史了解世界歷史的普遍過程〉
李峰
(哥倫比亞大學早期中國歷史和考古 教授)
欣聞胡川安先生大著《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即將由聯經出版付梓行世,這是一件喜事!胡川安先生從台灣來北美求學,八年寒窗,終於2017年完成他的博士論文(也就是這本書的英文稿),順利取得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博士學位。回臺後工作之餘,及時修改並完成了此書的中文本,成爲他學者生涯中的一個里程碑,這是我要首先向他表示祝賀的。胡川安先生命我作序,考慮到我和這本書有一些間接的關係,就不揣淺陋,欣然應允了。
我和胡川安先生認識,是他在麥吉爾大學的導師,著名的秦史學家葉山(Robin D.S. Yates)教授介紹的。那時川安是博士第三年,加拿大和美國制度相似,那就是要通過一個資格考試,才能取得作博士學位論文的資格。這種考試一般要選三到四個研究領域,而負責任的老師一般會指導學生選擇與下一步畢業論文有關係的領域,進行一到兩學期的系統學習,然後參加考試。葉山教授邀請我作川安中國考古學領域的指導教授,我接受了邀請。當時川安和我商定的總題目是“古代帝國的考古學”(Archaeology of Ancient Empires),目的是系統學習怎樣從考古的物質證據來研究帝國。在這個總題目之下我們設定了四個專題:1)“羅馬化問題”;2)帝國的比較考古學研究;3)“中國早期帝國的考古學”;4)“畫像石墓”。每個專題之下都有一個長長的書單。我過去常常用這種設方法指導學生,原因是它一方面可以涵蓋博士論文所需的一方面的基本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將來工作後這個書單可以很容易地變化成一門課的内容。不同的是,我們的學生一般自己去讀這些書,然後考試即可。而川安方面則有葉山教授的嚴格要求,即學生必需階段性地和老師討論這些書的内容。這樣我們就約定每月見一次面,每次兩小時,共討論四次。地點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肯特大樓我的辦公室。
這樣,2012年秋季,胡川安先生每個月從蒙特利爾(Montreal)來紐約一次,共四次。每次往返要穿越美加邊境不説,乘坐灰狗巴士(也是我當學生時的常用交通工具)單程車程加上中途休息大約要九到十個小時,往返兩日,非常辛勞。這使我心中感到多有不忍。這也常常讓我想到哥大歷史上的一件往事,或者説是憾事。1947年著名的經濟學家波蘭尼(Karl Polanyi)被哥倫比亞大學所雇傭,那時的美國正是極右的麥卡錫主義興起的時代。波蘭尼的夫人因爲是前奧地利共產黨黨員,所以她被拒絕美國簽證。無奈之下,波蘭尼夫婦只好把家安在加拿大的多倫多,而波蘭尼自己則每周從多倫多乘飛機到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大學上課。但是,波蘭尼在哥大期間以“古代帝國的經濟”項目申請到福特基金會的一大筆資助,設立了古代經濟史的講座。也正是這個講座開創了古代經濟史的研究領域,培養了一大批學者,其中就包括給他做助教,後來成爲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史學家之一的摩西·芬裡(Moses I. Finley)。川安雖然年輕些,但是他那種爲了學術而遠程跋涉的精神也是非常可貴的。況且他每次到紐約之前,都會認真地將自己這一個月讀的書寫一份提要發給我,這樣我們見面時就可以集中討論那些最重要的或最直接有関的著作。我想,有了這種不畏艱難,孜孜不倦精神,他將來一定還會有作爲的。
2012年12月6日,我受麥吉爾大學邀請赴蒙特利爾參加胡川安先生的博士資格考試。同時擔任考試委員的還有葉山教授和麥吉爾大學研究中國文學的Kenneth Dean教授。不出所料,川安在考試中表現出色,特別是在我的一部分,他幾乎是圓滿的回答了我的所有問題。還記得考試結束以後,葉山教授對我和Dean教授講,他參加過哈佛等校的多次博士考試,哈佛的學生也做不到川安這樣的出色表現。做為老師是不會多誇自己的學生的,葉山教授能這樣講,可見情況特殊,他内心是十分滿意的。
胡川安先生這部大著,簡而言之,反映了美加地區博士論文的典型設計,即主題突出,行文流暢。整本書的目的是爲了解決一個主要問題(即Research question),而書裏的章節則是圍繞著這個中心的問題來展開的。這和中國大陸或台灣乃至日本常見的博士論文是不太一樣的,後者往往是對一個專題的有關資料的徹底清理,並在此基礎之上得出相關結論。
以問題為導向的著作有目的明確,結構緊凑,主題一以貫之的優點。胡川安先生這本書的中心問題是:四川地區的古代文明是否是與黃河中游為中心的早期中國文明相區別的一個獨立的文明?如果是,四川地區是怎樣由一個獨立的文化區通過秦漢早期帝國的殖民逐漸變成中華帝國的一個組成部分?關於這個問題的前半問,我想現在研究早期中國文明的學者都會同意川安的觀點,即四川地區青銅時代的古代文明是一個有獨立起源,並自成發展體系的獨立文明。關於這個問題的後半問,不同于過去中國史學中已經固化的“漢化 ̶ 蠻夷化”的兩極視點,作者采取被征服者的視點,强調被征服者的主體積極性(Agency),從而揭示了一個複雜和動態的歷史過程。這個過程中本地人口對於作爲殖民者的秦漢帝國采取了多元的態度:有抵抗,有合作,也有消極對抗,更有人利用帝國所提供的安全保障和其他制度性的便利條件(如對更遠地區所謂“西南夷”的殖民)和商業機會,巧妙地提高了自己的社會地位,或謀取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在後一點上,特別是書中第三至四章對秦漢帝國治下的四川地區社會變遷和經濟活動的分析非常精彩,可以當作早期帝國的一部地方經濟史來讀。而書中第六章更是將前幾章四川地區在宗教和文化上獨特個性的討論落實到了物質文化的證據之上。這些均是本書的精彩之處。相信讀者會和我一樣從本書中學到很多知識。
更應該指出的是,本書所研究的問題有著廣闊的歷史普遍性,也可以説是人類歷史上最常見的一個歷史過程(Historical process)或現象。遠到古代腓尼基人和希臘人在地中海和黑海沿岸的殖民活動或周人在山東地區對所謂東夷民族的殖民活動,近到明、清帝國在雲貴高原的殖民統治,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胡川安先生能用豐富詳實的文獻和考古資料來揭示這個過程中複雜的動態機制(Dynamics),從而提供一個典型的研究範例,這對世界史的研究也是有很意義的。如果說這部大著尚有什麽可改進的地方,那就是在大的歷史背景中的一種更强的比較視角。譬如,青銅器技術出現於西亞並逐漸在歐亞大陸傳播;中國的黃河中游社會在公元前三千年下半接受這個技術后,很快發展出了一個複雜和龐大的技術體系,成爲之後商、周國家的基礎。從這個大的背景看,四川地區無疑是這個大的體系的一部分,或者說是在由黃河流域傳來的青銅器技術的影響下實現了本地社會的飛躍,從而進入了早期國家時代。另如,秦漢帝國和羅馬帝國是非常不同的政體,其擴張過程和造成的影響也很不一樣 ——秦漢帝國的擴張主要表現在隨領土延申官僚體系的擴張。里耶秦簡表明秦帝國的地方官僚組織大量缺員,這種官僚體制在地方的擴張對於四川這樣實行嚴格殖民統治的地區社會一定有很深遠的影響。關於這些問題,作者均可以是在今後的研究中繼續探索。只要有一部好的研究著作,才可能有機會讓它變得更好!
2020年12月19日於紐約森林小丘家中。
--------------------------
《#秦漢帝國與沒有歷史的人:#殖民統治下的古代四川》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61397
博客來:https://linkingunitas.com/B161397
誠品:https://linkingunitas.com/E161397
金石堂:https://linkingunitas.com/K161397
區別分析範例 在 基金黑武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小黑被人點名了,不得已只好來回復一篇做為澄清,也算是我自己為當前的社群亂象做一個抒發吧!本篇的圖片就是被點名的美股盤後,以下文章我會分三段來解釋:
1. 對於美股盤後的閱讀角度做解釋
2. 解讀該粉專的最新文章(發於7/2下午6:15)
3. 粉專經營的一些思考
【對於美股盤後的閱讀角度解釋】
關於分析言論的部分,其實早在六月我就有專門撰寫一篇文章來講這件事了。市場上很多人的觀念只有漲跌,而沒有部位組合的觀念,很明顯這個粉專就犯了這個錯誤。簡單來說,就是思考方式僅限於單一市場,而非跨市場的組合式思考,通常學生比較容易犯這個錯誤。
以下是我在6/4分享的美股盤後解釋(https://reurl.cc/MvQYRX):
-----------------------------------------------
昨天有粉絲私訊小黑,提到這兩天的美股盤後,裡面寫說「沒有利空消息基本上就會維持上升趨勢」,那這整篇文章不是廢話嗎?
我初看之下其實有點疑惑,後來想了一下才明白這位粉絲的問題在哪裡,他的思維邏輯很簡單:「市場不是漲就是跌」,所以不用那麼多廢話,跟我說明天會漲會跌就好了。
其實小黑在美股盤後中的內容,重點是在分析市場,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是要留給粉絲去想的,那就是該怎麼操作的部分。
那麼以近期的市場趨勢來看,能夠怎麼做呢?小黑可以舉幾個例子:
1.目前趨勢向上但有利空風險,而且真的有利空多半是大事件,所以可以作多個股,再作空大盤選擇權避免向下的大幅波動。
2.小黑在美股盤後已經多次提過近期的市場潛在風險了,可以針對這些風險比較不會波及到的產業,搭配當前產業的輪動趨勢去配置部位。
3.由於FB的篇幅比較不夠,小黑會把整體國際市場的詳盡分析寫在週報之中,訂閱週報可以看到更多細節,和美股之外更廣的分析。
結尾補充一下,為什麼法人機構裡面研究員跟操盤人基本上是分開的呢?就是因為交易不僅要了解當前的事件還有整體環境多空因素,在操作上如何建構部位也是一門學問。雖然市場確實不是漲就是跌,但是背後交易策略的建構,還有對於風險的曝險程度,都是投資人必須考量的重點,完全不亞於單純的分析。
-----------------------------------------------
在受到批評後,我詳細看了一下該粉專,發現應該是由學生所組成的粉專。有分享的初衷當然是很好,畢竟教學相長,有output才會有更多的收穫,然而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了更多的問題,而這是對投資社群媒體很嚴重的一個傷害。
-
-
-
【解讀該粉專的最新文章】
7/2該粉專發了一篇關於量化交易的文章,整篇落落長,我在其中挑幾個段落來回復。(計量這個詞很Low,下述以量化一詞表示)
1.「看到這裡各位可能會發現,技術分析的邏輯似乎和計量交易區別不大? 沒錯,其實計量交易可以理解為 #升級版的技術分析,或者極端版的技術分析」
小黑看法:技術分析是技術分析,量化是量化,技術分析可以被當作量化交易的一個訊號,但其實量化的深度遠不止於此,市場邏輯、資料清理、統計基礎才是量化的精隨所在,科普固然是好事,然而為了讓大家能夠輕易理解,連定義都搞錯,就很嚴重了。
2. 「說的誇張一點,#任何技術派交易員用來判斷市場的方式 (只要是客觀標準),都能將其寫成程式並且自動執行。」
小黑看法:這邊還真的太誇張了,市場之所以複雜,技術分析之所以困難,就是因為很多部分難以被量化。在不同場域、不同市場情緒、不同交易標的、不同交易制度 產生下來的技術分析圖形都非一致。
3.「相信許多研究過投資的讀者都聽過股債60/40分配的說法,但可能對這樣分配的必要性抱持一點疑惑,或者不明被為何一定視60/40分配而非70/30或50/50。#計量後測可以很好的解答這些困惑,並且可以輕易測試70/30或50/50分配是否優於60/40 (hint: 並沒有)。」
小黑看法:所以這邊要做的到底是量化交易,還是投資組合?兩者的定義其實完全不同。
其實通篇可以看到很多關於量化的概念,但很明顯作者並沒有把概念完全釐清,或者作者目前的程度可能還處於兩者的交集之間,並沒有完全了解兩者的區別。在粉專中看到作者目前只是大三學生,其實以大學生的水準來說算很認真了,以科普入門的角度來說也還不錯,然而如果今天該粉專真的要這麼硬(希望能完美預測隔日漲跌),這篇文章放在這邊會不會不太恰當?產學終究有別,從學術角度對市場提出評論,該粉專是否是在完全吸收消化內容後,才做出的評論呢?而這也引發了我第三段的評論。
-
-
-
【粉專經營的一些思考】
這段內文可能比較沉重一些,在被點名後,我大概瀏覽一下這個粉專的文章,發現其中許多內容可能是從中國來的,以下為其中一個範例,各位最近一次聽到周遭有人講出”拍腦袋”是在什麼時候,或者有沒有人知道那到底是什麼意思?這還只是近三篇文章中的兩篇…
引用該粉專6/28的文章:「估值只是在拍腦袋?
常有人說,市場大小的測算不精準,算出來的數字就是在拍腦袋,確實如此,但作為顧問業經典的面試題目,今天就舉三個例子簡單聊聊為何我覺得Market sizing還是有他的價值。」
老實說這並不是壞事,其實當前在金融投資領域,中國的資源確實比台灣要多的多,甚至工作上有時候要搜尋美國相關公司的消息,最終我還是會以中國資源為主。
然而我點出這部分的重點在於,當前中國本地流行的模式,是去尋找擁有很多資源的地方,例如知乎或是各種懶人包,然後當二房東不斷引用資源分享,最多把他換句話說,變成類似的一篇新文章。
這種懶人包在科普上確實能夠引起外行人的興趣,不過若你專精於其中某個領域,就會發現其中的內容一文不值,甚至有許多錯誤或是觀念混淆的地方。而管理者由於已經是二房東,本身未必就了解其中內容的意義,在傳遞資訊的同時,無法過濾不實訊息,這將會導致最後許多人的觀念被誤導,並且問出很詭異的問題,例如我在第一段提到私訊我的粉絲。
當然,粉絲如果在觀念上有所混淆,我認為是沒辦法的事,畢竟現在資訊爆炸,什麼樣的人都有,做為非專業從業人員,也無從判斷資訊對錯。然而,如果今天你是一個粉專經營者,甚至目標是要進到業內的人,若沒有確認文章內容的能力,那你勢必要開始思考,是否該調整粉專定位,或者做為一個資訊搬運者,你的責任是什麼?
最後,願獲利與各位同在。
區別分析範例 在 滯後序列分析計算器Lag Sequential Analysis 的推薦與評價
請上傳CSV檔案: (範例檔案1下載, 範例檔案2下載, English example) ... 區別分析(判別分析): 虛擬變數動態分類資料 ... 僅分析有改變的序列. 顯示詳細資訊。 ... <看更多>
區別分析範例 在 行銷資料科學- 【區別分析、因素分析、集群分析】...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區別分析、因素分析、集群分析】 在行銷研究中,行銷人經常為了要區辨出特定消費者的 ... 京都協議書」就是一個很典型的範例,形成汽車使用大國與全球各國抗衡局面。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