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最近多了一個「追星星的男孩」。
自從兒子加入學校「天文社」之後,對「觀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只要天氣一放晴,就迫不及待的拿著望遠鏡、相機,出去看星星。洗澡的時候,他把手機放在牆上看著國家地理頻道解說天文的影片;出去吃飯的時候,他捧著天文專家孫維新教授的傳記,津津有味的讀著。餐桌、茶几上到處是他借來的天文、觀星書籍;午休時間一有空他就鑽去天文社辦公室,把玩學校老師的專業望遠鏡。
高一學期末,他告訴我當上了下一任「天文社」的社長。
「怎麼選上的?好厲害!」我問。
「就是前社長問:誰要當社長?我舉手,就當上了。」兒子語畢,我大笑。
說來也很有趣,兒子會迷上天文,竟然是老媽我的無心插柳。
高一下剛開學的時候,他很苦惱不知道要選什麼社團。他說上學期參加的社團和多元課程,程度都太淺。在體制外訓練出優秀報告能力的他,雖然在課堂上備受老師和前來視察的師大教授讚美,期末兩科都拿到超高成績,不過他自己卻覺得沒有什麼收穫。
我跟他討論了半天,談不出什麼結果。於是我便隨口建議:「你們學校以擁有一座專業天文望遠鏡聞名。依據我的經驗,通常有設備、就會有師資,如果真的想要學到些什麼,要不要試試參加天文社?再者,觀星一定要在晚上。天文社出去辦活動、校際社團聯誼,一定會過夜,那也比較好玩呀!」
兒子聽了之後,偏著頭想了一下,嘟囔著說:「可是我對天文學又沒什麼興趣。」
我鼓勵他:「對於不了解的事情,當然不會有興趣。說不定了解一下就有興趣了呀!不然你要不要還是繼續去你喜歡的生物社?如果課程太淺,你可以去找老師談談能不能做點你想做的觀察或實驗?」見他不吭聲,我開玩笑:「不然去熱舞社也不錯,女生比較多!」
沒想到,兒子後來真的去參加了天文社;更沒想到他竟然就一頭栽進星星的世界裡,觀星觀出興趣來。
對於兒女的興趣,我一直是百分之百的支持。兒子暑假主辦嘉義的觀星活動,我陪著他去賣場採買40人的食材;他計畫的大雪山觀星因雨取消,我便一直想著怎樣能在天氣晴朗的夜晚,讓他有機會在城市裏也看得到璀璨的星空。
11月17日是33年一次的獅子座流星雨星爆,我查了一下天氣資訊,剛好那幾天都是晴天。然而我晚上卻有課、有約,抽不開身。於是我提議:「如果你真的很想去,可以下課後坐巴士上陽明山,晚上我再開車上山去接你。」回家我也交代了阿宏,如果有空,可以載兒子去陽明山看星星。
兒子本來覺得上學日晚上出門有點困難,但在我的鼓動下,他真的約了同學,打算自己包一輛計程車上山。於是阿宏義不容辭擔起了司機之責,載著四個孩子、帶了腳架、相機、望遠鏡,放學後塞了一小時的車陣上山去。看完了冬季星座、看到了流星雨,送完三位同學再回到家,都夜半12點了。
午夜,父子倆疲倦而心滿意足的吃著宵夜,跟我分享我觀星始末。一向粗枝大葉的阿宏晚上睡覺時,竟然滿心感動的對我說:「這幾天跟兒子去看星星、陪女兒去拍攝影作業,我覺得好滿足、好快樂喔!」
我沒好氣的回他:「你這個甩手掌櫃,現在他們還願意讓你陪,你該感恩了啦!」
話雖如此,我倒是覺得,孩子越大,越需要爸爸媽媽給予支持。雖然阿宏在孩子小時候缺席的時間太多,但是青少年期是父母和孩子最後「和解」的機會,只要願意,拋開升學和成績,還是能夠有「愛的相處」時間的。
有一次,一個好友曾問我說:「為什麼妳建議的事情孩子都會聽,而我越是推薦哪部電影和書,孩子卻越是不願意看呢?」
當時的我怔了一下,無法回答,因為我並不知道確切的原因,以為只是我「比較專業」,或是我家孩子「比較溫和」。然而我現在終於找到了答案。那就是:
當孩子覺得父母提出建議的目的,是為了要控制、主導、干涉他們的人生或想法時,他們就會排斥、抗拒。
反之,如果你的建議只是為了協助他們找到自我、支持他們所愛的興趣、分享他們感受到的憂喜,那麼,他們就會欣然接受了。
天文攝影相機推薦 在 100mountain 百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登山、露營的星空情趣 !!
好用的觀星 App 推薦 🌃
登山、露營的夜晚,最棒的時光就是喝著啤酒仰望滿天星空,欣賞浩瀚的銀河系美景,也有不少人會拿起相機拍攝美麗的星空,或開始辨認著天空中的星座,編想來推薦一些超好用的觀星 App,讓你秒認星座和方位。
不論是想帶著孩子們觀星的爸媽、或總是喜愛星空攝影的山友,都超好用喔!
觀星 App 可以結合自動定位模式,拿起手機對準天空,螢幕就會顯示目前天空中的星座、行星、月球、人造衛星...等等,非常的方便簡易,甚至還有詳細的星體介紹喔,這對於親子觀星很方便,不會讓爸媽覺得燒腦袋,輕輕鬆鬆就能帶著孩子學習星空知識。
‼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如果要使用觀星 App 的自動定位模式,手機必須具備陀螺儀感測器,如果沒有就無法自動定位天空。但 App 的其他功能還是可以使用的。
🌠下面是編自己常用想推薦的觀星 App:
✅ Stellarium
這是一套輕量、又強大的觀星 App,是許多天文攝影者常用星圖軟體。不會過於華麗,不用擔心手機跑不動、或空間不足。
-->有星座連線、名稱、繪圖等基本功能可以快速辨認星空。
-->可開啟自動定位模式。
-->更進一步的行星、人造衛星、星雲、星團...等天體目標也都有。
-->更棒的是內建各大古文明的星空 (每個古文明都不約而同地喜歡對天上的星星連線 😱)
-->Android 和 iphone 都能下載。
-->另外還有電腦版的,有許多進階的功能和外掛,可以安裝在 Windows, Mac OS, Linux 等各種不同的作業系統,功能強大!其中有一個功能可以輸入自己的攝影配備,計算拍攝的星空範圍,適合喜歡星空攝影的使用者。(手機板的簡單好用,不用擔心操作介面太過複雜喔!)
✅ Star Walk 2
這是一套 iphone 使用者非常愛用的觀星 App,有華麗的 3D 圖案,中文化的星座、星體介紹,還有星座故事,非常適合親子觀星使用,讓孩子們可以更有想像力的學習自然科學。
-->有星座連線、名稱、繪圖等基本功能可以快速辨認星空。
-->可開啟自動定位模式。
-->能結合手機相機切換到實景畫面,幫助你更容易辨認星座。
-->具有詳細的中文化教學內容、3D視覺圖像、結合維基百科連結。
-->太陽、月球、行星的內部結構圖和解說。
編會在照片中介紹功能,歡迎多點照片喔!
#觀星App
#Stellarium
#StarWalk2
#親子觀星
天文攝影相機推薦 在 2019 開年給有興趣天文攝影的一些建議 的推薦與評價
極軸對好後,相機對好拍攝目標,就可以開始拍攝星空了。(曝光超過30秒,那還需要一條電子快門線,買個副廠即可。) 這樣的配備我使用Nikon ... ... <看更多>
天文攝影相機推薦 在 賞鳥、拍鳥望遠鏡推薦 ACUTER迷你馬多功能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賞鳥、拍鳥望遠鏡 推薦 │ACUTER迷你馬多功能望遠鏡│望遠鏡+手機拍攝 ... 【小編出任務】中和市區頂樓拍攝M42火鳥星雲 | 天文攝影 黑科技| 天文攝影 沒你想的困難,你也 ... ... <看更多>
天文攝影相機推薦 在 [攝影]深空攝影入門選購指標(五萬篇) - 看板sky 的推薦與評價
個人接觸天文攝影從摸到第一個鏡子開始算至今約3年,走了不少彎路累積一些小心得分
享給大家,本文選擇標準是以5萬預算做基礎,5萬是我認為入門最基本的預算。
--------------------------攝影分類------------------------
天文攝影種類
深空:拍攝太陽系外固定天體
EX:星系、星雲等等、梅西耶M系列、IC系列等等
行星攝影:拍攝太陽系內天體
EX:土星、木星、火星、日月等等
星野攝影:
一般來說泛指使用100MM以下的單眼鏡頭拍出來的照片,有些還附帶地景。
廣域深空:使用短焦距的鏡頭拍出來的深空天體,通常焦距也在100MM以下,最常見的就是將整個獵戶巴納德環包進去的作品。
-------------------------經費指標-------------------------
拍攝種類經費燃燒指標
基礎星野(3千內)<行星入門(萬元內)<廣域深空入門(三萬內)<深空入門(五萬內)<行星進階(十萬)<深空進階(十萬以上)
以上金額不含攝影終端(單反、CCD)
就我個人經驗撇除星野攝影最好入門的是行星攝影,這裡指的等級是能拍出行星的形狀跟其衛星,深空攝影入門排第二,深空攝影進階排第三,最難的反而是行星攝影進階,要拍“好”行星其實極難,我個人迷戀遙遠的星雲星系所以主攻深空攝影,目前大概入門修完打算步入進階。
先來個現實層面的教育,深空攝影最最最最極限低的預算1.5萬;而且是已經有單眼的前提下,再低還是去山上看看銀河就好,這個預算也不建議因為以後還是要換設備,最建議的入門預算3萬原因以下會提到
以我個人推薦的入門預算5萬來說
器材經費燃燒指標:
3萬赤道儀 1.5萬主鏡 5千導星系統
這套搭配一路用到進階甚至終身都沒問題
器材投資指標:
深空攝影入門級:
赤道儀>>>>>>>主鏡>攝影終端>導星
深空攝影進階級:
環境>赤道儀=導星>>>>主鏡>>>攝影終端
------------------------赤道儀篇---------------------------
深空入門選購第一課:
穿好你的褲子(咦?),是的,沒有穩定的下半身一切都免談,千萬不要迷戀鏡子,沒有穩定的下半身,就算給你哈伯也會變成電子光學垃圾,首先我們要認清深空攝影的本質"收集光子",怎麼收集?,朝著同一個地方長時間曝光唄,如果你的下梁不正上樑怎麼能不歪呢(咦!?)
赤道儀的選購標準:
"沒有標準"只能看先輩的經驗才能看出一個赤道儀的好壞,廠商可能寫的天花亂墜但東西卻是大便,赤道儀是非常值得投資的一項器材,好的赤道儀甚至可以用終身,一般建議先選出量級然後直接一步到位,量級就是你打算使用的器材總重量。
個人喜歡對岸牌艾頓信達系列對日系不熟
10KG以內:CEM25、HEQ5
15KG以內:AVX、NEQ6、
20KG以內:CEM60
這些是我個人推薦各量級的一步到位型號
對日系不熟有需要可以根據量級去尋找日系同級的赤道儀
入門推薦CEM25跟HEQ5兩個我都用過目前使用CEM25,兩個都是不錯的赤道儀,在這個量級都是可以使用一輩子的好東西,HEQ5就是標準的德式赤道儀,CEM25比較特別是對岸自己
研發的Z型赤道儀,特色是極輕但是載重量大又能保持精度,當初剛出一堆人不敢用但經過幾年後反而變成這個量級的首選,價格約台幣2.5萬,HEQ5約3萬,HEQ5很重但重的好處是不怕風,CEM25特色就是輕,輕才拿的出去拍,兩者不能兼得看個人喜好,個人選擇CEM25。
所以我開的最低建議預算是3萬全部投資在赤道儀上面,更低就是星野赤道儀1.5萬,千萬不要在沒有赤道儀的狀態下去買什麼狗屁望遠鏡你絕對會後悔死,深空拍不了太重無法手持也看不了,很多人都以為深空攝影最重要的是鏡子,但其實是赤道儀,看看網路一堆分享的美圖,其實很多都只是用一般單眼鏡頭加上穩定的赤道儀拍出來的,你絕對見不到單主鏡就能拍到星雲星系的
------------------------主鏡篇---------------------------
首先又要來給各位下個修正觀念的猛藥了
"""""""""""""""不要迷戀大口徑"""""""""""""""
先不要急著打死我,且聽我娓娓道來,口徑對於深空攝影來說根本不是重點,不信?送你
一台哈伯看你能在地球上拍到什麼只能拍到哈哈,給各位正確的觀念口徑對應到的參數是
分辨率跟集光力,同樣的倍率下口徑越大看到的畫面越亮,所以口徑對於目視來說極為重
要,但對於攝影相對來說就不是那麼重要了,更為重要的是光學品質還有與你器材的搭配
,哈伯無疑是頂級的但是在地球上沒有可以扛的赤道儀所以是垃圾,我當初就是迷戀大口
徑入門就是200牛頓鏡、目視是挺爽的,深空攝影跟垃圾一樣,因為我沒有強壯的下半身(
咦?)扛不起他,而且太重根本拿不出去,最後逐漸換成80mm和65mm的折射鏡所以才說我走了不少彎路,深空攝影主要看的不是口徑而是
光學品質跟焦比,口徑不是不重要只是口徑在深空攝影重對應到的是分辨率,什麼是解析
度?你能分辨最小的兩個點的極限,聽起來很重要對吧?為什麼我說不重要呢,因為我們
在地球,空氣品質的變化隨時都會超過分辨率的極限,所以除非是大師選手跑去高山上拍
否則一般人看不出和大口徑的差別,注意我不是說沒差別而是一般人看不出差別,而且一
般選手根本發揮不了大鏡子的潛力,再來就是出勤率的問題,假如你已經是大師人物,一
套15kg跟一套100kg但是頂級光學素質,且你都能完整發揮,但fb百分之99的讚友都看不
出差別,今天只是想走走拍拍你會選擇帶哪一套出門?
根據我個人使用經驗新手攝影入門不建議使用反射鏡,理由不贅述以下只介紹折射鏡,原
因麻煩龐大難維護出勤低,玩到進階修正鏡比主鏡還貴。
光學素質:色差、像差、焦比、成像圈
前面提到選擇鏡子最重要的指標是光學素質,望遠鏡最重要的光學素質參數是色差,其次
是各種像差,因為色差是最明顯的,瞎子也看的出來整張照片都藍藍的一定有問題,色差
的根本原因在於各個波長的光折射率不同,所以通過介質會產生分光的效應,解決方法是
使用多重鏡片跟不同折射率的鏡片材質組合重新使得三色光匯集,最爛的是單鏡片,其次
是普消,再則是ED鏡,最好的是APO和攝星鏡,普消就是普通消色差使用兩個鏡片的組合
將光線重新匯集,但是只能匯集兩種波長大部分是匯集紅和綠,所以藍色會失焦導致整張
照片都是藍的,ED則是將其中一個鏡片換成超低色散鏡片可以將三色光再更近一步匯合,APO則是複式消色差,大部分使用三個鏡片跟ED
鏡片將三原色的焦點真正意義上匯合在同一個點上,攝星鏡通常是以APO當作基礎加入平場鏡,將焦面平坦化,可以大幅提昇遠離中心點的星點細膩度,焦比則是正比於拍攝速度,跟光圈是一樣的概念,成像圈是指最大能夠成像的直徑範圍,如果使用APSC相機基本上不用管,使用全幅就需要注意一下,成像圈太小畫面就會出現暗角。
選擇要點:
消色差能力>光學品質>像差>焦比>口徑
個人推薦70SA>65Q>80APO+平場鏡
前面兩者就是所謂的攝星鏡,已經將平場鏡內建到主鏡裡面了,相機或CCD接上去就可以直接拍了,方便省事而且內建的光學品質會比外接好。
目前APO的價格已經沒有以前貴65Q大約一萬3,70SA約2萬初,80 APO差不多價格對岸牌最有名的兩家就是裕眾跟銳星,可以往這兩家去找,千萬別貪便宜找什麼鳳凰博冠
五萬的入門預算建議65Q搭配導星=2萬,或是盲跟使用70SA 未來再配置導星,跟赤道儀一樣我比較常接觸對岸品牌跟台灣主流日系不熟,所以喜歡日系可以自己找對應的產品。
------------------------導星篇---------------------------
先簡介一下導星,導星就是導盲犬的意思(無誤),赤道儀的作用是跟著天體旋轉,使得和
天體相對位置不變,盲跟就是赤道儀用一天轉一圈的速度自由追蹤,不過赤道儀並沒有精
密到絕對不會出現失誤,導星的作用就是眼睛,他會選擇一顆星星當作目標,如果赤道儀
跟偏了導星會告訴赤道儀要如何修正,就像叫盲人走直線,如果走歪了導盲犬會把盲人拉
回來一樣。
導星系統需要一個望遠鏡叫做導星鏡跟視網膜叫做導星CCD跟神經系統叫做傳輸線,望眼
鏡聚焦給視網膜看到畫面修正透過電腦運算傳給神經告訴赤道儀如何修正位置,目前一套
最便宜的導星系統大概是T7M+50/200導星鏡約5000一套,導星系統沒什麼需要注意的,設
備穩就好剩下的是電腦技術的問題
---------------------------總結------------------------
以基礎的五萬入門費最好的配置個人推薦
CEM25 or HEQ5 + 65Q +T7M+50/200
這樣一套可以當作便攜版的終身裝
而且入門新手要發揮至少就需要一年兩年
很多大師本身除了頂級設備本身也會有一套便攜設備,因為出勤率真的才是王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