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Camp2020結束了,特別驚喜地看到同學們今年的作品,跟以往線下合作在水準上基本沒有區別。今天的活動評選出了兩個總冠軍獎項,但學生們做的每一個作品都非常優秀、用心。也希望參與的200多名學生有真正的收穫。
本文來自創新工場微信公眾號
………………………………
創新工場DeeCamp2020完美落幕,兩團隊並列總冠軍獎金翻倍,共克真實世界難題
過去的2個月裡,200餘名來自全球高校的學生,聆聽了李開復、張亞勤、吳恩達、張宏江、俞敏洪、周志華等12位AI學術界、產業界大師授課,透徹理解了科技與創投核心規律;分組挑戰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用AI和創意向現在和未來人類世界面臨的真實難題問題發起挑戰。
2020年8月5日,DeeCamp2020人工智慧訓練營總冠軍答辯暨結營典禮,在創新工場北京總部隆重舉行。
經過節奏緊湊的立項、研發、測試,DeeCamp 2020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共37支團隊提交了振奮人心的AI Demo,其中6項入圍總冠軍答辯。他們現場展示了自己精彩的成果,角逐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的總冠軍和各賽道冠軍。
最終,兩支團隊並列奪得總冠軍,分屬自動駕駛賽道和創新賽道。總冠軍獎金翻倍,兩支隊伍各獲得10萬元獎勵,其餘五個項目獲得各賽道冠軍。
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是一項面向全球大學生的公益項目,專注培養應用型AI人才。自2017年暑期啟動以來已舉辦四屆,培養了上千名大學生。DeeCamp 2020 由創新工場聯合華為共同推出,在今年全球變局與挑戰的背景下,旨在召集科技領軍新人才,肩負時代新使命,用AI解決真實世界的難題。受蔓延全球的新冠疫情影響,DeeCamp2020大師課和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全部轉為線上進行。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創新工場運營合夥人黃蕙雯,華為雲首席戰略官餘虎,聯合國開發計畫署駐華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路孚特(中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党曉青等嘉賓出席典禮現場,予以專案點評,並為優勝隊伍頒獎。
華為雲首席戰略官餘虎表示:“華為一貫非常注重AI人才的培養,我們在2018年就發布了沃土人才培養計劃;通過華為雲線上的ModelArts AI訓練平台,以及端側的Hilens kit等算力平台,在高校,跟學校一起,聯合開展教材設計,課程設計;並且舉行無人車大賽,聯合創新創業及科研合作。目前已經和超過50所雙一流高校,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培養了上萬名學生。這次華為雲ModelArts平台很好支撐了創新工場DeeCamp大賽,幫助全國各地參賽學生隊伍的實戰項目挑戰AI難題。大家的作品和創意都非常好。期望後面大家能基於本次大賽作為良好開端,更好的掌握AI技能,發揮想像力,基於AI工程化落地的視角,用AI解決真實的產業和生活難題,給社會和生活帶來更多的改變。”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表示:“人工智能以及其他新興技術的發展會改變我們的生活,甚至可以為氣候變暖、新冠肺炎等全球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然而它們也會擴大數字鴻溝並造成新的不平等現象。希望各位學員在日後的研究中可以運用所學,促進變革,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人類創造更可持續的未來。”
路孚特(中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黨曉青表示:“從2019年開始,路孚特成為DeeCamp合作夥伴,為學員分享金融行業深厚的業務知識和豐富的專業數據,並提供學習並實踐相關課題的資源。作為路孚特戰略研發運營中心之一,北京研發運營中心希望能夠吸引國內優秀的AI專業人才,增強AI專業人才儲備和研發技術能力。”
▌6支 AI Demo競逐總決賽,兩支並列總冠軍,10萬獎金翻倍
DeeCamp2020入圍總冠軍答辯的6支項目團隊,分別來自創新賽道、自動駕駛賽道、教育賽道、醫療與公共衛生賽道、商業賽道。8月5日上午,通過雲端連線的方式,6支團隊各自展示了激動人心的Demo作品。
經過評委打分、討論,自動駕駛賽道的Faster&Better團隊和創新賽道的方仔照相館團隊,最終共同奪得總冠軍。總冠軍獎金翻倍,兩個團隊分別獲得10萬元獎勵。另有五個項目獲得了各賽道冠軍。
為什麼最終選出兩個冠軍?評委之一、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博士解釋說,這兩個項目評委打分相同,難分伯仲。“Faster&Better”團隊的技術讓人震撼,這說明在今天,黑科技創業的空間仍然存在。而“方仔照相館”團隊則以商業取勝,讓我們驚訝於積木居然可以與AI結合。他們的“方頭仔”產品讓人充滿購買欲望,幾乎是一項可以直接拿到融資的項目。“我們認為這兩個組,任何一個單獨奪冠,都不能完整表達DeeCamp代表的精神,所以最終決定評選出兩個總冠軍。”
▍總冠軍:方仔照相館 BrickMeStudio
所屬賽道:人工智慧的創新思考與前沿設計
挑戰賽題:自動積木建模
AI+積木?聽起來如此跨界的兩件事,會有什麼奇妙的組合?
來自北京航空航太大學、清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奧地利科學技術研究所的同學們組成的“方仔照相館”團隊,用AI玩轉積木,為創意插上了翅膀。
他們打造了一個AI積木創作平臺“方仔照相館”,簡單上傳一張頭像照片,就可以生成個性化定制的方頭仔玩偶頭像。未來,只需一鍵下單,百變趣味的方頭仔就可以郵送到家。
怎麼實現呢?他們先根據輸入的圖像,抽取特徵向量,比如髮型、劉海、鬍子、眼睛、下巴、膚色、上衣款式、衣服圖案、鞋子顏色、手的擺放、褲子紋理等,匹配相應的積木零件,然後生成積木模型和拼裝步驟。
“方仔照相館”團隊希望將自己對積木的熱情,傳遞給更多人。積木不只是孩子們的玩具,更是創造力的源泉,“AI時代,更要注重創造力培養”。
▍總冠軍:Faster&Better
所屬賽道:自動駕駛的技術突破與前沿設計
挑戰賽題:算符算力約束下的無人駕駛車輛檢測
自動駕駛是人工智慧中最具挑戰、最具有應用前景的方向之一。對於需要大規模落地量產的車輛檢測場景,神經網路模型只能在較為廉價的晶片上運行,這為檢測模型的效率帶來了巨大挑戰和約束。
Faster&Better團隊在滿足嚴格算符算力的約束下,設計了一種極為高效的anchor-free車輛檢測模型。該模型採用了backbone、後處理策略,將物體看作點,使用輕量的head來預測物體位置、類別和bounding box,在保障性能的同時大幅提升了速度。
Faster&Better團隊對項目的商業價值也進行了思考。該車輛檢測模型能夠很容易地部署在低成本的晶片上,實現產品的落地,帶來商業回報。模型反覆運算速度快,可以使用更低的功耗訓練和維護。模型精度高,能夠為無人系統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保駕護航。
未來,該車輛檢測模型也有廣闊的應用空間。一是可以部署到行車記錄儀等傳統硬體上,使其智慧化,具備行車預警功能;二是可以部署到安防監控中,使用模型自動過濾篩選,將視頻中有車輛的場景加以保存,節省存儲空間,也節省人員重播視頻的時間。
▍教育賽道冠軍:Teched U
所屬賽道:用AI驅動的教育新工具和新方法
挑戰賽題:網路公開課聚類、檢索、評價和推薦工具
線上教育是未來趨勢,但錄播課的用戶體驗不佳。大量的錄播課僅將一段長視頻從線下直接搬運到線上,難以避免冗餘重複,造成學生積極性差、完課率低等問題。
來自卡內基梅隆大學和沃頓商學院的同學組成了Teched U團隊,希望用AI技術賦能線上教育。他們通過自研原創神經網路 TopicNet,實現長視頻切割、大綱提取、知識搜索三項功能。
通過視頻切割,尋找知識結構中斷點,可以將一小時的教育視頻切割成5-10分鐘的短視頻,讓使用者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通過大綱提取,借助整理好的知識大綱進行跳轉,讓使用者快速瞭解知識內容的結構;通過知識搜索,可以精確尋找到相關視頻和精確到秒的視頻跳轉位置。
目前,線上教育巨頭主要通過人工標注做視頻切分,但對於缺乏人才和技術的中小型線上公司,這項低成本的視頻切割自動標注技術,可以説明他們豐富視頻內容,實現精准推薦,從而提升用戶體驗和轉化率。
▍醫療賽道冠軍:心靈捕手
所屬賽道:用AI應對醫療和公共衛生領域的新挑戰
挑戰賽題:通過深度學習識別生物電信號
在DeeCamp,AI+醫療也可以大顯身手!
由“心靈捕手”小組帶來的“聽醫聲AI 診斷專家”項目,是本屆DeeCamp項目中唯一一個軟硬結合的項目。硬體製作、小程式設計開發等工作,全部是在DeeCamp期間用兩個月的時間完成。
“聽醫聲”AI診斷專家通過電子聽診器採集心音、呼吸音、脈搏,並將電子化的信號傳遞給微信小程式及後臺雲端分析系統,進行定量分析判斷使用者的健康狀況,實現健康監護、疾病預警、輔助診斷。若檢測到身體異樣,可自動推薦附近的醫院。未來,“聽醫聲”既可以輔助醫生做疾病早期篩查、健康監測,也可以用在留守老人監護、殘疾人健康關愛等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聽醫聲”的脈搏波資料集,通過與醫院、診所、體檢中心等工作單位合作,共採集了6000余例由中醫專家標定的脈象資料,把專家經驗轉化為臨床診斷量化標準,實現了中醫問診的客觀化、資訊化。
▍創新賽道冠軍:AI科幻世界
所屬賽道:人工智慧的創新思考與前沿設計
挑戰賽題:科幻小說自動/輔助生成
你能想像一個AI構建的科幻世界嗎?在DeeCamp2020,AI正在創造一個全新的寫作時代。
來自中科院、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等高校的五位同學組成的“AI科幻世界”團隊,基於Open AI 的GPT-2模型,在百億級中文大規模語料上重新訓練,打造了一位神奇的“AI科幻小說作家”。
這位元“科幻作家”,可以根據設定好的故事主線、人物角色等,互動式生成科幻小說內容,不僅可以遣詞造句,還可以創作構思,讓普通人也可以化身“科幻文學大咖”。
“AI科幻世界”團隊在開發的過程中,借鑒作家創作小說的過程,受到認知心理學和文學理論啟發,提出情節大綱主導的、人機協同寫作的範式:用戶輸入第一句,機器輸出多個人稱一致、語句連貫、邏輯合理的下一句話候選,由用戶做篩選和修改,不斷重複形成情節閉環。
在人機協同的半自動模式下,AI科幻世界寫作故事大綱的速度每分鐘可達50-100字。而在無人干預的全自動模式下,可以在1秒鐘之內寫出一個曲折動人的兩千字故事,揭開了創作的神秘面紗。
未來,科幻小說自動/輔助生成可以應用在商業傳播場景中,提升內容的廣度和個性化,兼顧精准分發下的使用者需求和內容品質,滿足企業對海量資訊的搜集、分析、篩選、整理和發佈需求。
▍商業賽道冠軍:“Non-pretrain”
所屬賽道:AI 賦能的商業決策與商業流程優化
挑戰賽題:人工智慧在量化交易和投資中的決策輔助
量化交易是指以先進的數學模型替代人為的主觀判斷,利用電腦技術從龐大的歷史資料中海選能帶來超額收益的多種“大概率”事件以制定策略。
來自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的“Non-pretrain”團隊,針對外匯量化交易的歷史資料,提出了一種資料依賴的相似性度量方法。對每一個分類,分別使用所提出的層次注意力LSTM模型對未來匯率進行預測。最後對多個類的預測結果進行集成,並結合挖掘出來的典型pattern制定交易策略。
此外,聯合國開發計畫署一直非常關注高新科技與人工智慧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應用,為了鼓勵各位學員積極探索用AI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專門設立了“AI4SDG”獎項,頒發給西天取經團隊、AI倒爺團隊、Teched U團隊、Brainnova意念互聯團隊、心靈捕手團隊。
此外,DeeCamp還組織了學員互評,評選最受學員歡迎的作品,最終西天取經、You OnlyLook Us、AI科幻世界三個團隊獲此殊榮。
▍自動駕駛賽道冠軍:“西天取經”AwesomeDet
所屬賽道:自動駕駛的技術突破與前沿設計
挑戰賽題:算符算力約束下的無人駕駛車輛檢測
西天取經團隊由來自北理工、北航、新加坡國立、北大、麥吉爾大學的五位極客組成。他們希望在自動駕駛的漫漫長路上,經歷磨難,不斷成長探索。
團隊採用了業界先進的技術,從Backbone、Neck、Loss三個層面出發,設計了一系列滿足算符算符約束的目標檢測模型,並做出適配改進,進行算法針對性優化。
推理速度是衡量自動駕駛技術的關鍵指標,目前行業內對推理速度的最低要求是10fps, 而該團隊的產品推理速度最快達到了74.5fps。
同時,他們提出了基於數據分析提出特定的增強方法,改善了夜間難樣本的訓練。經過真實場景下的測試,無論側視、後視、前視、夜景,都表現出了良好的遷移效果,測速、性能表現較好,達到了簡單場景下的車輛檢測要求,滿足了商業落地的要求。
該項目另外一大亮點是在手機上集成了檢測產品,做到了產品級別的實時呈現。未來,產品將可以搭載到智能行車記錄儀車輛預警、車載手機預警APP、交通事故實時監測、實時治安情況監測等多個領域。
此外,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一直非常關注高新科技與人工智能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應用,為了鼓勵各位學員積極探索用AI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專門設立了“AI4SDG”獎項,頒發給西天取經團隊、AI倒爺團隊、Teched U團隊、Brainnova意念互聯團隊、心靈捕手團隊。
▌74所高校200余名學生參與,12位大師授課
DeeCamp2020採用開放報名+定向邀請的方式,通過激烈競爭,200余位學員最終入選。
他們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大學、北京航空航太大學、復旦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44所國內高校,以及卡內基梅隆大學、麻省理工學院、牛津大學、康奈爾大學等30所海外高校,分佈在86個國內城市及北美和歐洲的17個海外城市。
學員中,碩士生占比56%,本科生占比26%,博士生占比17%。另外還有1%的學員是優秀的高中生,他們的技術科研能力已經達到了大學本科生的水準。
DeeCamp2020獨創“大師課+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模式,讓學員既可以近距離與科研及產業領域大師溝通交流,也可以與志同道合的小夥伴結隊,親身體驗 AI 技術如何轉化為產業應用、積累實踐案例經驗。
在大師課上,李開復、張亞勤、吳恩達、張宏江、俞敏洪、周志華等12位來自AI領域學術界、產業界的重量級嘉賓,為同學們分享了AI前沿理論、產業創新、行業發展、創業趨勢等領域的最新洞察,讓大家充分領略了學術大師的思維方式,感受知識的魅力。
不同於常見的 AI 領域競賽,DeeCamp2020 開放命題AI創新大賽不以完成某一具體指標為目的,而是讓同學們組隊完成一個完整的創新項目,鼓勵其用創意向現在和未來人類面臨的科技問題發起挑戰。
因此,在賽題的設置上,DeeCamp聚焦社會熱點,關注真實世界與人們生活,共設置五大賽道14個新穎賽題,允許學生自由組隊。五個賽道分別是:
•教育賽道:AI 驅動的教育新工具和新方法
•醫療賽道:用 AI 應對醫療和公共衛生領域的新挑戰
•創新賽道:人工智慧的創新思考與前沿設計
•商業賽道:AI 賦能的商業決策與商業流程優化
•自動駕駛賽道:自動駕駛的技術突破與前沿創新
據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介紹,這次的賽道賽題設計具有“更熱門”、“更真實”、“更接地氣”三大特點:
“更熱門”: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我們面對著最多的變化,最多的挑戰,也是最多的機會,因此賽題設置貼合當前社會最關注的熱點問題,如健康賽道關注仍在全球延燒的新冠疫情。
“更真實”:為了讓同學們最大限度地接觸真實世界,所有賽題提供的資料都來自各個合作企業的真實場景資料。例如在Momenta提供的自動駕駛賽道中,Momenta為同學們提供了一批獨家未公開的128線雷射雷達檢測資料集和十萬量級視覺資料集,希望同學們在科研人員帶領下一同解決行業中的各類技術問題。
“更接地氣”:賽題設置與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在教育賽道中,人工智慧對程式設計教育的應用占了很大的部分,因為參賽的同學大多來自數學、電腦專業,有自學程式設計的經歷,這能促使參加該賽題的同學發揮主觀能動性,更好的利用自身經驗提高項目完成品質。
最終,共有9支隊伍選擇了商業賽道,10支隊伍選擇了自動駕駛賽道,5支隊伍選擇了教育賽道,6支隊伍選擇了醫療賽道,7支隊伍選擇了創新賽道,向這些難題發起挑戰。
▌你想用AI改變什麼?——DeeCamp學員的AI願望
人工智慧是一項偉大的技術,我們有幸生活在這個時代,也應該努力讓人工智慧造福人類社會。
“你想用AI改變什麼?”在主辦方發起的一項徵集活動中,200多名同學用紙和筆,寫下了自己的AI願望:
o“我想用AI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
o“我希望用AI改變人們的教育環境,為所有人帶來更加智慧化的教育方式”
o“我希望用AI解決量化投資及商業決策問題”
o“我想用AI改變遊戲設計”
o“我想用AI改變文學作品的表現方式,讓大家能更加淋漓盡致地表現所思所想”
o“我想用AI改變醫療診斷技術”
o“我想用AI改變我們觀察世界的方式”
………
創新工場人工智慧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表示,DeeCamp是一個為學生服務、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精神的人工智慧訓練營,鼓勵所有來到DeeCamp的同學進行一段自我驅動的AI學習實踐之旅。
在專案期間,DeeCamp的同學們充分發揮了“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表現”的精神:自發組織了13場分享會,涉及創業經驗、讀書感想、技術研討、項目交流。在官方組織的“飯?泛?FUN?”談會中,學員們積極與各位大師雲上約飯,探討AI產業發展、創業方向、職業選擇等話題。
DeeCamp人工智慧訓練營自誕生起,就以消弭中國AI應用人才鴻溝、培養和完善中國AI應用人才生態為初衷,堅持公益屬性,將知識課程與項目實踐相結合,引導學生體驗 AI 技術如何轉化為產業應用,積累實踐案例經驗。
自2017年暑期首次開辦以來,DeeCamp總計收到來全球 1000 餘所高校超過 20000 份報名申請,已有 1000 余名學員順利結業。
DeeCamp的最大期待,就是結業的學員們都能在方興未艾的 AI 產業浪潮中,真正解決來自真實世界的難題,將論文中的 AI 演算法打造成一個個成功的 AI 產品與解決方案,用AI創造更美好的人類未來!
未來,DeeCamp 將繼續砥礪前行,不遺餘力地在人工智慧人才培養上面挖掘新方法和新思路,為 AI 領域輸送最新鮮的血液、提供最堅實的力量。
「志同道合相似詞」的推薦目錄:
志同道合相似詞 在 Mr.Jami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天下專欄 #定期發表文章__人生的二十哩行軍
這是我在《天下》的第 100 篇專欄,轉眼間,定期跟大家分享我對數位經濟前緣人事物的觀察,也來到第五年了。
我不確定這些日子以來,大家從我的文章中,得到多大收穫。但對我自己來說,為了確保每兩週一次都能準時交稿,且寫出讓我可以驕傲的內容,四年多來,我可以明顯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尤其對於探討過的主題,有了更廣、更深刻的體會。
因此,我想用這第一百篇的機會,鼓勵大家也為自己開設個專欄,無論是在 Medium、Facebook、LinkedIn,在雜誌上,或是用任何其他方式,定期發表文章。因為這個週而復始的二十哩行軍,會給你一個長期、持續進步的動力。
首先,光是要把一個道理寫清楚講明白,你對它的體悟,就會比光是讀懂多上好幾倍。很多時候,我的專欄從一個約略的概念出發,接著要花 5-10 小時的研究、琢磨,才能發展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當完成之時,我才會發現,原來這個的想法,往下鑽研,有這麼多面向、層次、互相連動的因子。同時間,往外延伸,又有這麼多連動的概念,且很多時候,還跟另一個領域的某個道理是相似、想通的。
再來,發表文章也會磨練你精確的字詞使用,鋪陳文句的架構,更能駕馭文字去達成需要的效果,像是吸引、娛樂、打動讀者等等。而這些能力,在日常的工作,其實有著莫大的價值。除了增進溝通、減少誤會、避免團隊的錯工、白工,還能在關鍵時刻,幫助你說服老闆、同儕、部屬,激發組織與文化的改變。
此外,擁有一個專欄,也有許多外部效益。除了最明顯的個人品牌、社會影響力之外,大家比較沒意識到的,是能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夥伴。AppWorks 的同仁、創業者,許多都是看了我的文章,才決定加入。而我們的許多投資人、合作夥伴,也是因為其中一位同仁認同我發表的論述,在內部幫我們推廣而造成合作。
最後,公開發表文章,會迫使你面對各種不同的讀者,聽見各種不同的回饋,幫助你認識、理解這世上各式同溫層,增進你的同理心,同時也會提升你用理智客觀的態度,聆聽不一樣聲音,與他們對話的能力。
所以,開始吧各位,希望五年後,你也能驕傲的說,你發表了上百篇得意之作。
志同道合相似詞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最近閉關「嚴讀」挑戰成為不一樣的自己。
你/妳,對自己下過戰帖嗎?
曾看到李尚龍作家寫道:
你有多久沒有在三天或一週內看完一本書?
你有多久沒有看過一部好的電影?寫寫影評?
你有多久沒有寫2000字以上對生活事物敘述觀點?
你有多久沒有聽ㄧ兩堂課,完全不看手機?
(以上我居然都很常做,而且是興趣非常享受)
他說明了一個人對於關注、提升自我價值的重要性,若一個人可以好好投資自己,在一個地方堅持下去,會看見不同凡響的成績,
也不一定是閱讀,有些人可能是美食家、料理師傅、修車專家...專研食材到極致、知道螺絲釘栓在那裡...這些都是堅持出來的專業。
而堅持,簡單來說就是消失了一年,把自己關起來拼命k書,結果考上了證照,或是一個人努力三個月,減了20公斤,煥然一新。
你花時間堅持在什麼在上面就會成就什麼樣的結果;你投資在健身,就會降低體脂肪,你投資在養身,就會有健康身體,你投資在婚姻就有好的夫妻關係,
我想投資書本,將來收益是- 內在美、智慧、獨到見解。
最近大量的閱讀,認識了更多的作家,要吸收知識,是少部分的資訊,而不是網路轉發、手機資訊,那些觀點都是被很多人咀嚼過後的產物,真正的知識是長時間的思考與廣泛的涉獵,
女生想要有知性的一面,也嚮往深度,但如果只能複製貼上,模仿別人的文章,那就有沒有自己的想法,她們把時間花在修圖、擺姿勢、做指甲,但卻忘了走到書局坐下和書本對話。
所以最長看見的就是幾句自己的寫的,再來轉貼勵志文、微信圈、愛情觀,當作自己寫的,內行人其實一眼就看出,他沒有辦法高談闊論,延伸而出的觀點陳述的文字也支離破碎,空洞匱乏,所以大量的閱讀才能有源源不絕的詞彙。
有人問我,看書、寫作帶給妳什麼意義?
我覺得意義不是寫給誰看,得到什麼效果,而是在書寫的過程,你文字轉換,對事件的剖析,你會運用大腦,思考邏輯,編排敘述,這些起承轉合程序中都可以使你從一件事情的觀點得到每一次的反思。
但我在很多時候,有很多高知識分子、不熟的人、巧遇網友,都會跑來告訴我我的文章影響了她,觸動了她,這讓我覺得是寫作的一種快樂。文字若可以感染一個人,這是多麼值得感動的事情。
寫作寫著寫著可能就成了本書,
看書看著看著可能就成了大師。
每一個人可以設立一個目標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如果你的榜樣是比爾蓋茲,你就去挖掘他身上的優點,
而我女性學習對象可能是林志玲,我可能就要很努力的讀書、進修學歷,增進自己的IQ、EQ,學習她的談吐、口條,還有她低調、神秘的自信,對自己的私事保留不多談。是一位沈穩內斂的女人。
當妳成為林志玲,吸引的朋友就是林心如、舒淇,遇到的男人是言承旭(誤)
意思是妳成為什麼樣的人,自然吸引志同道合的朋友,而不是汲汲營營的打入別人的圈子。
要改變的第一步,就是先斷開所有舒適圈。
我規律的排好我空檔要做什麼、幾點自己吃飯、吃飯一個小時後,幾點交什麼功課、幾點上英文會話、幾點讀哪本書、幾點寫一篇文章...,我按部就班照著時間走,和那種隔天醒來頭痛欲裂和隔天心滿意足的充實落差很大。
我最近一天讀三本書,因為我最近挑戰看100本書的計劃,也要和姐妹朋友成立讀書會,一起分享交流。我本來想挑戰三個月看100本,但我覺得照現在的進度一個月就可以達成。
以前一個月看完一本都很難,因為總是藉口忙啊、累啊、沒時間,其實沒時間都是因為把自己放在無謂的飯局、酒局,拿掉那些玩樂、宿醉昏睡的時間,其實綽綽有餘。
現在增加100倍,這就是一個目標,而在這100本裡面的累積,一個月後的自己,會比現在的自己更有魅力。如果可以持之以恆,一年後是1000本的知識與智慧,那時候的自己,必定談吐非凡,薰陶出與眾不同的氣質。不要小看幾百本書的威力,那相似蝴蝶效應一般,影響一個人的人生。
這讓我想到一個真實案例,我一位老朋友,20歲認識她的時候,我們都還是少女,言行舉止沒有特別的修飾,而且她有一種特別的鄉音,而我是外省人,可能又長的白白的,即便沒有內涵,"外行人"還是看不出我的俗不可耐(汗
各自紛飛以後,三年不見的某天,我們約在一間西餐廳,店員帶位時,我遠遠看見一位淑女提早坐在桌前,我差點認不出她來(不是整形的改變,而是內在演變的外在不同,她侃侃而談她的近況、改變與觀點,她整個人氣質都不一樣了,
原來她比我上進,她再也不去外面無謂的攪和,她開始慎選朋友,她去學英文,還有每天大量閱讀書籍,一天一定要讀一本才入睡,聽的歌曲從流行音樂變成蕭邦夜曲,也研究投資、商業管理,變成一位面面俱到的女性。
投資自己,真的可以賦予你一個全新的靈魂。
投資有兩種分類,收益值和半衰期。
例如,追劇、打遊戲、購物,這些事情短時間會讓人很大的快感,可是持續性不大,之後會像是沒發生過一樣,對自己的成長毫無幫助。
但如果是,讀書、背單字、健身、學才藝,這些事情一開始興奮感不大,但是他可以讓你變成更好的人。
我想起學生時期,我國小寫日記,從一開始像小學生記流水帳,到可以夾雜一些情感,再慢慢字裡行間夾帶成語,以至於在國中可以參加作文比賽,先不管寫的好不好,至少長大對於書寫比較不吃力,
小時後也學書法,每天持續的練習,一開始歪七扭八,墨水沾的到處都是,磨了多少墨水、楺掉了多少宣紙,但堅持努力了幾個月,你得心應手,連行書草書筆墨間游刃有餘。
或是長大因為忘了小時後學過的鋼琴,左手彈就無法右手跟上,前幾年找老師教學,想喚起一些殘缺的記憶,我從台北特地跑到新北市中和上課(堅持那位老師)來回通車,自己住的房間很小買了一台電鋼琴,連續的練習,終於可以左右手分別音樂,也可以自彈自唱,原本嘴裡發聲就忘了手怎麼彈,雖然程度還是小學生XD 至少雙手不再打架。
又或者,原本你連瓦斯爐都不會開(因為都有人幫你煮飯、買菜)你連蔥和韭菜都分不清楚,但為了學做菜,你開始專研料理,從食材開始著手,去餐廳吃到什麼好吃的,就下功夫研究,看美食節目、影片分享、烹飪書籍,去市場挑選食材,累積的經驗,現在隨便丟下去炒兩下就是滿漢全席。
以上這些事情,現在回想起來的初期,依舊是個惡夢。
但是如果以前沒有投資與堅持,我現在應該更空無一物,我得從頭學習寫日記,再晉升寫作文,然後從頭開始學拿毛筆、運筆 下筆,再來學習看五線譜、學習鍋鏟怎麼使用⋯⋯也或許我現在長大壓根都不會去學這麼無趣的東西。
所以我很感謝過去的自己。
而我現在就想,我曾經這樣努力可以成就一件事情,如果現在我拿出以前的毅力往我要的目標邁進,是不是也能成功呢? 或許不能一帆風順,那麼也可以大器晚成吧?
我也發現我做那些事情的時候,是封閉起來的一個人,但現在很多人,害怕寂寞,無法與自己獨處,所以必須每天參與在別人圈子迷失了自己。
成功要耐得住寂寞,逼的自己越緊的才能卓越,因為成功的人都是偏執狂,
鬆散、給自己空間、留餘地的人,永遠只會在那個地方停滯,明年的今天你再回頭看他,他還是一樣,講話一樣、思維一樣、價值觀一樣、成就一樣、去的地方一樣、玩的方式一樣、生活品質一樣、講的笑話一樣。
這世界很多厲害的事情,都是從一個人的寂寞開始,他們切割外界一切,離開無用的社交圈,他們知道唯有偏激才能創造卓越不凡,否則只會半途而廢學到半桶水,
我們明明有很多時間,可是卻花在無意義的社交上面;明明可以練就一技之長卻窩在被窩裏面;明明可以改變自己卻廢在追劇。
下班後的生活,定惦了人的一生,一個人如何使用空間,什麼交友圈決定了他能走多遠。
我發現孤獨的人都有一種特質,而且真實的在身邊觀察的,父母、親人,親戚,剛好都有這些職位,企業家、領導人、名師(醫師 律師 機師 老師 講師...)或是看到那些國際天王巨星之所以會成功,是在無人問津的寂寞角落收集資料、埋頭苦幹經營管理實務、熬夜專研世界各地曲風、寫多少作品、多少文字、看多少書籍。
但是混的不好的三流藝人、不專業的領袖、老闆、教授,你會看到他們流連在各大酒店、夜店,沒有紀律的生活,他們不懂得利用沒有通告的生活增進自己,增進自己不是為了多點機會、收入,而是因著努力提升自己,看很多書、學才藝,會讓你行為舉止不同,你的層次變得不一樣,
就算拿掉那些職位、頭銜,你身無分文,你依舊是一個學識淵博,才華邁高,有超越他人的才能略謀,宏儒碩學的強者。
那些至高者,我看見他們從起床睜開眼睛就珍惜時間,利用時間打造更好的自己,每天已經忙到焦頭爛耳,好不容易有的休息,一般人一定是犒賞自己去一個有趣好玩的局,
但強者會關在書房持續進步,可怕的進步、誇張的進步,讓人完全追趕不上的腳步,他們不會在閒暇的時候做無謂的事情、去無用的社交,更不會在寂寞的時候刷臉書點讚、搖搖微信,
也許享樂主義者,認為那樣的生活才是浪費,人活著就是要吃飽睡睡飽吃,酒足飯飽才是人生,其實也沒有不對,每一個人追求的目標不一樣,
有些人目標是我要收集100個女人,玩遍各大夜店;有些人是要收藏100副張大千,嚐遍各產地魚子醬;有些人是要讀完莎士比亞全集,看完世界各地的電影或是拿到一張博士學位。
寂寞是強者的常態,強者通過寂寞修煉,弱者浪費寂寞消遣。
那些在台上熠熠生輝、在領域咜咜風雲的人物,他們能在一個人的時候耐得住寂寞,自然承得起今後的繁華。
Ok,我今天也寫2000字了(應該3000了吧 ok完畢~END
志同道合相似詞 在 志同道合相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志同道合意思,成語志同道合相似詞/相反詞- 三度辭典網- 三度漢語網志同道合. ... 志同道合的意思|志同道合造句,形容志向投合的成語- 成語詞典成語 ... ... <看更多>
志同道合相似詞 在 志同道合的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推薦與評價
志同道合 ,成语,作谓语、定语,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志向、志趣相同,理想、信念契合。 与“门当户对”的道理相似。 志同道合的解释|志同道合的意思|汉典 ... ... <看更多>
志同道合相似詞 在 志同道合相反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推薦與評價
志同道合意思,成語志同道合相似詞/相反詞- 三度辭典網- 三度漢語網志同道合. ... 志同道合的意思|志同道合造句,形容志向投合的成語- 成語詞典成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