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就有一個亮點 #多元智能
#詹志禹教授好文分享 #發現孩子的亮點 🌟
我見過一個大約十歲的孩子,學校成績科科低落,就連打躲避球也無精打采,經常受到老師冷落與同學奚落。他的導師打電話給家長,家長抱怨:這個孩子都不寫功課,對讀書毫無興趣,只會養寵物,家裡養了一些貓、狗、蜥蜴和天竺鼠,簡直把家變成一個動物園。
導師聽了之後,將孩子的長處記在心裡。恰巧班上配合自然科課程,在教室裡養了兔子和一些孔雀魚,有的同學怕兔子大便很髒,有的同學會伸手進魚缸撈魚,讓老師很頭痛。於是導師宣布:讓班上最懂寵物、最善於照顧寵物的人,來擔任寵物管理員,其他同學都必須聽他指揮。
不出所料,這個職位當然是由這個「寵物經」一大堆,活像個動物小百科的孩子來擔任。他每天悉心照料寵物們,把兔子和孔雀魚照顧得活潑又健康,讓其他同學非常佩服。原本在學校無精打采的孩子,自此以後,眼神開始明亮,對學校不再疏離,對各科功課竟也開始用心。
#每個孩子只能有一個亮點?
不!一個亮點只是一個起點,一根槓桿的支點,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秘密花園之後,往往後面還能看到百花齊放。原因在於,孩子除了恢復學習動機和信心之外,他還能利用這個強勢智能來提升弱勢智能。例如:利用體貼寵物的智能來練習體貼他人;利用照顧寵物的知識來拓展動物學、生物學、甚至醫學知識;利用觀察寵物的技巧來觀察自然、生態、甚至萬事萬物。這就是「多元智能」教育的核心觀點之一。
然而,「月暈效應」(halo effect)畢竟有限,周圍量輪也會比中心亮點黯淡很多。換言之,大部分的人都只有少數一、兩項智能特別突出,其他智能雖可進步,卻要甘於平凡,這也是多元智能理論的核心觀點之一。
例如:愛因斯坦的強勢智能在數理、畢卡索在空間、艾略特在語文、葛蘭姆在舞蹈、達爾文在自然觀察、甘地在人際智慧、佛洛伊德在自我理解、莫札特在音樂等等;但他們在其他方面的智能都相對弱很多,若要求愛因斯坦去跳舞、畢卡索去做實驗、達爾文去做政治改革、甘地去寫歌,並期待他們都有傑出的表現,那就不是培育人才,而是賠掉人才。
#家長和老師若過度貪心,
#往往替孩子召回挫敗感受,
#抵銷成功經驗。
#偶爾挫敗,#可以增強挑戰性;
#若經常失敗,#就會導致逃避與放棄。
每一個孩子即使不是一顆星星,也應該是一隻螢火蟲。有亮點,才有起點,才可以照亮黑暗、產生正向月暈效應。
--
本文作者詹志禹博士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院教授,是我們在大學時期非常景仰的老師,本文節錄自詹老師的著作《發現孩子的亮點》,由親子天下出版。
讀讀本書 📖 https://tinyurl.com/yczuctte
月暈效應教育 在 歐陽立中 「演說課x桌遊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個體崛起25】別的不說,你有多少「錯覺資產」?
那天,上直播課,
講師要我們討論,
「直播有哪些效益?」
我想到的很有限,
頂多業配、叫賣、接案。
但一起上課的政廷,
提出一個讓我
眼睛為之一亮的概念:
「錯覺資產」
他是從《錯覺資產》
這本書看到的。
我立刻拿出手機,
到博客來把這本書買下來。
對,我有個習慣,
只要聽到哪本書好,
我會毫不猶豫上網買,
根本不在乎多那20塊運費。
讀完之後,
果然又開了我一道新視野。
什麼是「錯覺資產」呢?
簡單來說,
就是讓別人對你抱持一種
「對你有利的思考錯覺」。
這樣的思考錯覺
又是哪來的呢?
其實,
這是認知心理學
中的「認知偏差」。
只要會讓人產生「正面印象」,
就會引發「整體都很優秀」的錯覺。
最簡單的例子,
兩個人面試,程度差不多,
但長得好看的那個,
勝出的機率會大很多。
當然,
主考官不會是承認,
是因為長得好看才錄取他的。
他會自動曲解為:
是因為他的能力比較好。
你看,可見我
當初考老師有多辛苦。
當然,思考錯覺
也跟「月暈效應」有關。
所謂「月暈效應」,
指的是當一個人,
某個特質特別耀眼時,
就會產生光暈,
使他整體看起來都很耀眼。
然而,這往往是種錯覺。
好,我們回到「錯覺資產」。
這時你可能會想,
那為什麼這種錯覺,
會成為我們的資產呢?
道理是這樣的,
當你擁有「資產錯覺」,
讓別人覺得你很強,
你就有機會來到更好的「環境」。
因為來到「好環境」,
所以你擁有更多資源,
當然也能創造更多「成果」。
這些成果又可以
為你取得更多「資產錯覺」。
所以在《錯覺資產》這本書,
有句話我特別喜歡:
「比起運氣和實力,
讓人誤會的力量,
才決定一切!」
雖然這話說得太武斷些,
畢竟運氣和實力還是很重要,
不過用在詮釋「資產錯覺」,
可說是精闢了!
不過,《錯覺資產》這本書,
留下一個懸而未解的問題,
那就是:
怎麼創造「錯覺資產」呢?
剛好,這正是我的專長!
(看到沒,我已經在
創造「錯覺資產」了!)
跟你分享兩個
非常實用的技巧。
第一,自創標籤
我的「爆文課」第一堂,
從不急著帶學員寫作,
因為寫作很容易,
但相信自己能寫,很難。
我都會挑幾個人問:
「你做什麼工作呢?」
然後得到的答案是:
老師、老師、建築師、老師、
業務、業務、部落客、老師⋯⋯
接著,我就會問他們:
「你們幾個都是老師,
那要分辨你們的不同呢?」
你注意到沒有,
這社會把我們歸類,
靠的是「簡化」。
但要創造「資產錯覺」,
你必須自創標籤,
為自己「分化」。
爆文課後不久幾天,
碩彥學長傳訊息來,
告訴我一個好消息:
一心想經營親子教育的他,
因為自創標籤,
竟然獲得朱銘美術館
的邀約合作。
我相信他是努力的,
但最後推他一把的,
卻是標籤這個「錯覺資產」。
第二,文字產線
最近,政府宣佈
捐出1000萬個口罩,
給國際需要幫助的國家,
此舉果然贏得世界各國的讚譽。
(當然,也有氣噗噗的國家,
我們就別理會他。)
現在,
口罩比貨幣還值錢,
而我們兩個月前,
就開始建立口罩生產線。
兩個月後,
我們成為用口罩資產,
換得更多的國際聲量。
好,你把這個概念,
轉換過來就對了。
「錯覺資產」的核心操作,
就是建造你的文章生產線,
不斷向網路輸出你的:
信念、專業、價值
不要管寫得好不好,
因為只要你有寫,
別人沒寫,你就贏了。
沒寫還跑來批評你的,
基本上就是遜咖,
你要憐憫他。
網路世界的規則是這樣:
你的文章量越大,聲量就越大。
那麼,久而久之,
大家都會聞聲而來,
你莫名就成為
那個領域的代言人了。
當然,拍影片和直播,
也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只是文字為我而言,
成本最低,產量最高,
所以我選擇文字作為產線,
創造「錯覺資產」罷了。
最後,有件事很重要。
如過你想成功,
請你一定要拋開這個想法:
「那個人明明沒實力,
憑什麼可以爬到這個位置!」
在你還不知道「錯覺資產」,
你的抱怨是可以被理解的。
可是現在你知道這個
「運氣和實力」之外的秘密,
你就必須重新設定問題:
「他是怎麼創造錯覺資產的?」
畢竟,
最難的是實力,
你都已經具備了。
多個錯覺槓桿,不好嗎?
#歡迎分享
#謝謝政廷推薦好書
#重新理解檯面上的大人物
#努力掙的是薪水錯覺掙的是資產
月暈效應教育 在 陳星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為何有些人一下子就變成麻吉?
有些人認識一輩子,卻無法推心置腹?
原來關鍵在「認識初期」是否有製造「高峰經驗」!
本周日7/14(日)台北場新書分享會,將以《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中的「高峰經驗」、「共振效應」、「依附效應」、「心理防衛機轉」、「蝴蝶效應」與職場實例,講解現在最火紅的「人脈學」,分享如何讓彼此「內在小孩手牽手」的方法!歡迎大家報名來鬧熱喔!
跟對的人同登高峰吧!--高峰經驗
「加油!加油!」你喊得聲嘶力竭,然後一道黑影衝過終點線,你衝過去,接住他,讓他癱在你的肩膀上,你在他耳邊哭喊著:「第一名,第一名,我們大隊接力第一名。」或者,沒有任何名次,你仍然狠狠抱著他:「你是世界上最快的最後一名!」
爾後,你只要身邊有他,心就滿滿的;即使過了50年,他再看到你,也仍然可以開心地笑得像個孩子。你們都忘了,是高一那年運動會的高溫,快速將你們融在一起。事實上,你們才認識一個多月,但已相信可以共患難,一輩子。
我們每個人生命中,都有類似的朋友,才認識很短的時間,就成為終生的知己。弔詭的是,好多共事十幾年的同事,心理的距離,永遠是跨不過的天塹。
很奇怪,也很科學。「咫尺天涯」與「天涯咫尺」的差異就在於,你們是否有共同的情感「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
以「需求層次理論」知名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曾提出「高峰經驗」的概念。馬斯洛形容那是一種短暫的圓滿、幸福、興奮、充實、忘我的心靈狀態。共同體驗「高峰經驗」的夥伴,會暫時脫離小我,剎那融入大愛、完整的一體感,以後這些夥伴相聚時,會重複無比的喜悅。
以前當導師時,我會善用「高峰經驗」來帶班。在高一的運動會,一起揮動班旗,一起為班上的選手喊到燒聲。當一群人為了共同的榮耀,一起登上情感的高峰後,友誼的高溫就再也降不下來。
馬斯洛說得好,經歷過「高峰經驗」的人,人格會明顯的正向轉化。所以運動會後,我會發覺:「這是一個用激情當黏劑,團結、好帶的班了!」
然而,曾經自以為是老鳥了,在運動會時未帶學生全心投入,之後發覺,辦再多活動都沒用,整個班級還是一盤散沙。
終於領悟,要製造「高峰經驗」,最好在認識的初期。
過了不惑之年後,遇到許多人之大者,發覺他們都像馬斯洛形容的「自我實現者」:他們自發、有道德感、有幽默感與創造力,而且重視目的而非手段。這些人的俠心義膽深深吸引我,所以我開始善用「高峰經驗」,在認識初期,就毫不保留地釋放自己的光和熱。往往回他們一句話:「這是好事,一句話,我幫到底。」沒多久,對方就把我當成推心置腹的知己。
往往在很多年後,他們回憶時,才會納悶道:「好奇怪,我們好像一下子就變成好朋友了。」
這幾年,常常被濃濃的幸福感圍繞,然後對老婆傻笑:「我好幸運,我有一堆很厲害的朋友,他們都對我好好。」
老婆也會笑著回答我:「因為你對他們也很好啊!」
原來幸福就這麼簡單,去找到對的人,然後用你的熱情與純真,快速帶他衝到一座高峰,一起坐下傲視寰宇,感受到人我界線消失、天地一體、無時間感的狂喜。然後,視界越過岡巒疊嶂,世間白雲不再蔽日。你的人生,再也沒有低谷了!
----------------------------------------------
蔡淇華2019最新著作
《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
本周日7/14(日)台北場新書分享會 歡迎大家喔!
明天7/7博客來全館有折扣喔
博客來: https://reurl.cc/Yrn44
金石堂: https://reurl.cc/2kG5v
天下文化: https://reurl.cc/e428Q
電子書獨家預購:
Readmoo:
https://reurl.cc/YrZZO
「終於有一本書,以心理學為圓心、以成長為半徑、畫出完美的青春之圓。讓人生地圖有了座標軸。」──歐陽立中(SUPER教師.作家)
「期待每個世代,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你相信的價值,成為生命系統中的新參數。此後經年,會有一個魔幻瞬間,在你身上爆發正向效應。」──蔡淇華
戍守教育現場近三十載的蔡淇華,以文字呼喊,傳承他所信仰的核心價值,為新世代尋找突破困境的解答。
他深信,好的價值若得不到傳承,一個世代就能消失;
他期待,將價值轉為信仰,再從實踐的信仰中,活出力量。
40篇文章,涵蓋50種心理、教育、社會、生物、物理、管理……等經典理論,並以真實生命故事闡述佐證,爬梳自我、友誼、學習、愛情、夢想等人生奧祕。
📣 蔡淇華《青春正效應》
新書分享會活動 看這裡:
▶台北場
時間:7/14(日) 14:00-16:00(13:30開放入場)
地點:國家圖書館文教區 國際會議廳(台北市中山南路20號3樓)
立即報名:
https://reurl.cc/YrnOl
---
▶高雄場
時間:7/27(六) 14:00-16:00(13:30開放入場)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際會聽(高雄市前鎮區新光路61號7樓)
立即報名:
https://reurl.cc/KnvAM
---
▶台中場
時間:8/3 (六) 14:30-16:30(14:00開放入場)
地點:東海大學銘賢堂(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1727號)
※台中場活動場地在校園內,不開放汽機車入校。請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或將車停在校園外。
立即報名:
https://reurl.cc/GRlmG
---
活動說明:
1.活動免費報名,現場座位有限、不劃位,請盡早報名、入場。
2.會後蔡淇華老師將保留時間為讀者簽書。
目錄
推薦序 別說道理——或,更高明的說道理/歐陽立中(作家‧教師)
學生喝采 青春教戰手冊/陳冠華(桃園高中學生)
作者序 啟動生命的正向系統
一、原力覺醒
1. 暗示效應:強大的正向與負向力量
2. 能量不滅定律:當個「原力覺醒」的天行者
3. 冰山理論:快樂是「如實的內外一致」
4. 心理防衛機轉:「我們」比「我」大
5. 中度干擾假說:「微不幸」是「小確幸」
6. 成本效益:精算人生成本
7. 馬太效應:組合「弱勢強項」成為「超級強項」
8. 腦內啡效應:運動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9. 踢貓/踢狗效應:暴力可能會被模仿,甚至遺傳
10. 生死驅力:我們與毀滅的距離
二、醞釀化境
11. 化境效應:喬丹的致勝之道
12. 阿基米德與醞釀效應:靈感來自責任感
13. 選擇的悖論:限制,讓你更自由
14. 騙子症候群:裝久了,就變成真的
15. 目標設定理論:「有點難又不會太難」最容易成功
16. 環境效應:宰控你的意志力
17. 大魚小池效應:當小池裡的大魚,更有動機
18. 推桿效應:Never Up Never In
19. 半途效應:放棄者永不成功!
20. 比倫定律:積小敗為大勝
三、高峰共振
21. 共振效應:選擇朋友,就是選擇擺動的方向
22. 高峰經驗:跟對的人同登高峰吧!
23. 依附效應:當彼此柔軟的依附
24. 刺蝟效應:叔本華尋覓的刺蝟
25. 吸引力法則:給最多的人,拿走了全部
26. 三明治法則:用兩片讚美,夾一片批評
27. 螃蟹效應:爬出桶子,橫著走!
28. 黑羊效應:誰都可能突然成為被霸凌的「黑羊」
29. 同溫層效應:誰是該被獵殺的巫師?
30. 僕人領導:因為小,所以大
四、醒著做夢
31. 外溢效應/邊際效應:不僅做了又做完,而且做對又做好
32. 「月暈效應」與「破窗效應」:當人人追捧的「百靈油」吧!
33. 蔡格尼效應:用筆記本「醒著做夢」
34. 知識轉換率:用「知識轉換率」戰勝「遺忘曲線」
35. 鍛鍊潛意識的冥想法:成功,可以「擴增實境」
36. 序列位置效應:善始,也要善終
37. 蝴蝶效應:你感覺到蝶翼搧動的風嗎?
38. 系統動力學:每一刻都輸入愛的參數
39. 從眾效應與沉默螺旋:立場夠硬,就是核心!
40. 核心競爭力:有四核心,才能核爆
後記 將來都要還的
月暈效應教育 在 漣漪效應教育2022-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漣漪效應教育2022-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 ... (A) 月暈效應(halo effect) (B) 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 (C) 比馬龍 . ... <看更多>
月暈效應教育 在 【教育心理學】月暈效應【一分鐘讀教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教育 心理學# 月暈效應 #教師檢定 教育 心理學_ 月暈效應 參考資料: 教育 心理學-張春興維基百科素材來源:影片素材https://mixkit.co/?fbclid=IwAR0T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