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多管齊下! 全球知名藥廠積極投入對抗新冠病毒
【因應這場新冠病毒所引發看不到盡頭的戰爭,全球紛紛投入疫苗研發與藥物適用性的時間競賽,更快速精準的新型檢測試劑也陸續上市中。大陸國藥集團援引抗SARS經驗,將康復者的血漿輸入重症病患體內成效卓著,被視為因應疫情高峰的最佳良方,不過可能引發的免疫排斥反應仍引發憂慮,目前僅適用於武漢當地的重症病患。】
{內文}
當中國在1月10號正式公布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後,全球各國就紛紛展開一場疫苗研發與藥物適用性的時間競賽,根據英國BBC的報導,美國聖地亞哥Inovio實驗室,率先宣佈在3小時內,已透過電腦內的基因測序軟體設計出新疫苗,最快2020年夏天進行人體臨試驗,年底批量生產,被視為打破本世紀以來最快的疫苗研究紀錄,隨即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黏膜感染暨免疫學負責人 APcctv038229英帝大實驗沙托克(Robin Shattock)教授也宣稱,他的團隊在14天內研發出了疫苗,預計本周開始動物實驗,這個夏天可望通過人體試驗進行量產。
(Sarah Gilbert/牛津大學疫苗學教授)
我認為目前我們正處於相當關鍵的階段,能夠知道將會發生什麼事,是否會檢測到更多病例數,我們聽說數字正在下降,但是因為實際上感染較少,或者僅僅是在實際進行測試和監測患者方面確實存在困難呢?接下來的幾周至關重要,我們目前仍無法確定前進的方向
科學家個個態度謹慎,畢竟疫情尚在發展前期階段,誰也無法預料病毒株是否會突變增強,導致原先採用的基因序列法可能未必有效,但此時此刻誰也不敢輕忽大意,因為英國《衛報》近期專訪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長梁卓偉已憂心指出,當每位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從統計數字顯示可以再傳給另外2.5人時,這意味著病毒的「攻擊率」將介於六到八成間,換言之,疫情若未能控制下來,感染比例恐將擴及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就算死亡率低到1%,也將導致大規模死亡。
(David Heymann/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學院流行病學教授)
這裡存在兩個主要問題,它們都與我們目前未知的問題有關,一個未知是這種病毒的潛力,這種病毒是否真的會和人類永久共處,且年復一年不斷出現並引起疾病,還是僅止於一次性事件,世衛組織目前仍然認為這可能是一次性事件,建議採取這些快速遏制措施,然而另一件事,是人們不了解這種疾病的嚴重性,您已經看到,這對於合併症患者,諸如罹患糖尿病和肺部疾病,老年人以及一些顯然健康但年輕的人來說,這可能非常嚴重,因此了解疾病的全貌也非常重要
所幸全球知名藥廠近期紛紛投入對抗新冠病毒的行列,藥物部分,最受矚目的是嬌生旗下的愛滋用藥達蘆那韋(Darunavir),和吉立亞(Gilead)研發的試驗新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消息曝光後已連兩周刺激該公司股價大漲,疫苗部分則除了實驗室進展外,最受關注的莫過於全球製藥大廠GSK,及已宣布與美國衛生部合作的嬌生子公司,至於診斷試劑上,在吸引羅氏及全球基因定序龍頭illumina加入後,也替全球疫情控制注入了強心針。
(譚德塞/世衛組織總幹事)
我們目前已經採用了許多基本的公共衛生介入措施,它們對我們而言容易取得,現在也足以預防感染,例如第一款疫苗可能會在18個月內準備就緒,所以我們今天須使用一切可用的武器來對抗這種病毒,並同時為疫苗的長期使用做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約翰霍普金斯醫學中心,傳染病專家Amesh Adalja長期研究指出,病毒並不像細菌那麼好治療,細菌有廣泛抗生素可以使用,但每種病毒變異太大,可能不存在廣泛甚至可以一體適用的藥物,更重要的是,病毒會挾持人體細胞幫助病毒複製,因此在治療上,藥物要如何殺死病毒,卻又不會傷害自體細胞將是一大挑戰,這也是為什麼當前疫苗和檢測被視為防疫主流,藥物研發測試多以重症病患為主。
(Dr. Masafumi Inoue/轉化科學診斷小組組長)
有許多報導稱,有症狀或新症狀的人可能會影響其他人,因此要找到誰是該病毒的攜帶者,必須使用非常靈敏的檢測試劑盒 這一點非常重要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近日新冠病毒相關的防疫產品,正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一間名為HiberGene的分子診斷公司,推出了一種可以靠近患者進行的快速分子檢測,標榜60分鐘內就可以完成新冠病毒檢測,由於這可能對患者命運與感染管控產生重大影響,被市場寄予高度期待,中國官方甚至與企業合作推出一款app,民眾只需要用手機掃描QR code,註冊後輸入姓名 身分證字號,就能輕鬆查出自己是否曾與確診,或疑似染病患者同搭過一個公共運輸工具,或者住在同一地區。
(記者VS大陸民眾)
你點擊看過沒有,看過,我就想看看附近哪有,盡量避開嘛,我覺得這樣挺好的,最起碼我們會注意防範一下,盡量不去人多的地方
同一時間,大陸國藥集團「中國生物」也援引抗SARS經驗,將先前染病但如今已康復者的血漿,輸入11名重症患者體內,患者在接受治療12到24小時後,臨床症狀都明顯好轉,被視為在迎來高峰前,最有效治療新冠肺炎的良方。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
對早期的重症病人,足量的免疫球蛋白,有可能能夠減少重症病人變成危重,乃至死亡的概率
但專家提醒,血漿治療操作難度極大,治癒患者也僅僅只是少數輸入血清後,患者可能出現的免疫排斥反應,不能不列入考慮,更重要的是,血漿治療最佳時機是發病內兩周,但這時病患多半仍在與病魔奮戰,發病兩周後,基本已檢測不到病毒,用恢復期的血漿治療,不只療效大打折扣,輸血所引發嚴重併發症的風險也會大幅升高,還有一個可能的盲點是,英國BBC報導稱,當下中國疫情最讓人擔心的,是實驗室檢測正錯誤地告訴一些人,他們身上沒有病毒,包括剛過世的吹哨人李文亮醫師,都曾出現多次病毒測試為陰性,但肺部掃描卻顯示已染病,在這個流感的好發季節,呼吸道疾病間的早期症狀非常相似,這其中是否存在漏洞或灰色地帶,都有待醫師及科學家進一步釐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cX4-gfA-mg
李嘉誠李文龍 在 挖寶直播精品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感謝各位挖寶鐵粉送給重機哥過年紅包,破台灣直播界紀錄,感恩各位大大,新年快樂,身體健康,謝謝支持9453
1 蘇珊
2 肖建英
3 呂坤祐
4 葉炫風
5 徐睦睦
6 黃橘子
7 李秋玉
8 陳世旻
9 簡瑞瑛
10 陳寶卿
11 驚細郎
12 鄞隆
13 吳俊男
14 郭冠琮
15 蕭品賢
16 鍾美月
17 林瑞騰
18 Peter Hsu
19 劉季澄
20 尤碧霞
21 吳明忠
22 林仲卿
23 尤氏
24 白鷺鷥
25 顏川哲
26 賴來來
27 白春允
28 楊智翔
29 侯文彰
30 葉無極
31 謝仲宇
32 林嘉鴻
33 黃石梅
34 盧羽柔
35 張明正
36 東行櫻
37 莊立功
38 李嘉誠
39 Lan Chang
40 吳比比
41 紀佳裕
42 陳慶宇
43 Po Min Wu
44 顏浩宸
45 蘇芳怡
46 金鴻
47 顏丹怡
48 黃瓊瑤
49 Xie Hongyou
50 陳慧珠
51 林文聰
52 楊健成
53 王文山
54 王添旺
55 徐銘瀘
56 Roy Hou
57 林恬恬
58 楊協瀚
59 Vicky Huang
60 楊永全
61 吳惠金
62 廖慶煌
63 廖建龍
64 紀博凱
65 廖彥和
66 Tooru Chikuma
67 李永山
68 徐政雄
69 黃淑端
70 郭子儀
71 蔡百峰
72 陳奕諠
73 羅雲騰
74 Chun Yin Ku
75 吳家明
76 張正弘
77 劉朕麟
78 輝雄游
79 曉憶
80 愛迪達
81 瓶中信
82 林暐珵
83 吳美蘭
84 蔡孟純
85 沈鋕隆
86 郝志明
87 劉比比
88 吳大賢
89 億元
90 黃品釧
91 張峻翊
92 蕭芳明
93 楊炳彬
94 吳小達
95 莊謙能
96 張可樂
97 黃石梅
98 APPLE Chang
99 孟慶祥
100 蘇永勝
101 Ming Chun Lin
102 林永忠
103 陳俊成
104 陳金和
105 八國志
106 王駿傑
107 紀俊偉
108 葉洧竹
109 莊馬丁
110 陳欽德
111 陳惠美
112 劉蘊泉
113 張雨珊
114 蕭靖
115 王迪煌
116 Boris Taao
117 陳建榮
118 沈建村
119 黃建建
120 吳義豐
121 瑪基
122 陳嘉慶
123 梁月貞
124 蔡致凱
125 貝比
126 何志新
127 JC Lu
128 黃麗玲
129 鄭澤
130 蔡國強
131 黃美雪
132 后漱貢
133 于衫清
134 林金華
135 謝建雄
136 歐陽湘安
137 許志源
138 單環瑋
139 莊炎銓
140 Jiaxing Chen
141 許景棠
142 Toby Chang
143 劉清智
144 黃景德
145 張晉源
146 翁智信
147 吳金洲
148 謝佾廷
149 Chi Chen
150 王麗惠
151 吳茗豐
152 蓮花心
153 賴禹伸
154 賴沛興
155 洪文昌
156 郭登順
157 楊少安
158 蘇詮翔
159 呂瑩瑩
160 呂麻麻
161 戴緯賢
162 鍾文彬
163 康康康
164 楊銀河
165 方忠毅
166 王俊隆
167 黃薾儀
168 剛耶少鶴
169 陳興
170 Tomas Lin
171 謝鳳
172 呂清富
173 Jessie Chen
174 許慶煌
175 高銘龍
176 Hsu Cheng Hung
177 李明忠
178 洪明明
179 陳玉婕
180 曾韋銘
181 蘇志恆
182 楊恆昌
183 Panny Chang
184 Alice X Celia
185 汪志峰
186 何恆蘭
187 戴哲
188 李文誠
189 陳田明
190 黃宗民
191 許拉拉
192 黃清農
193 楊家進
194 吳淑琴
195 林德正
196 蕭政旻
197 吳明儀
198 張鳳祥
199 陳建宇
200 李文平
201 徐海洋
202 Amanda Young
203 黃薇
204 陳基美
205 楊雁婷
206 黃威凱
207 歐買嘎
208 Allen Yeh
209 黃振瑋
210 Wawa Lin
211 莊博堯
212 Penny Tsai
213 陳守富
214 簡文平
215 楊佑甲
216 翁俊卿
217 Wei Ting Lu
218 蘇守雄
219 陳東進
220 吳偉全
221 陳玨伶
222 Eric Liu
223 李沛蒼
224 洪金純
225 吳景揚
226 莊國雄
227 陳玉記
228 黃俊傑
229 Chen Jui Nan
230 胡世聰
231 黃俊傑
232 Ruby Chang
233 Bo Sian Li
234 施美如
235 莊子沅
236 吳愛
237 梁月貞
238 王福財
239 紀博凱
240 趙銘賢
241 郭爐陳
242 王建鴻
243 黃禾富
244 呂局校
245 陳劍政
246 楊 晴晴
247 李麗純
248 Sofia Lin
249 Simon Chu
250 洪承鋐
251 林洺威
252 陳宏
253 陳萬得
254 Lin Lin
255 Doris Sun
256 林倉木
257 吳俊昌
258 Jimmy Liu
259 黄洛馬
260 Yung Chiang
261 Chin Hao Peng
262 許小斌
263 陳嘉華
264 葉小宏
265 王姝今
266 洪志濱
267 茶米
268 洪東東
269 林雅惠
270 Vivi C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