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香果富翁|#八月的南投 #全家親旅行
依山傍水是南投讓我們流連忘返的原因。
「休假已經不想去逛街的地方,步調慢慢地,才能感到真正的放鬆啊!」老公聽了,笑笑說那我很適合與爸媽一樣,開始走慢活的行程了。
豈是如此,跟著小孩們的步伐,也不能太快。
陪著他們「#遊玩」,對大人來說習以為常的事物,也許是他們人生初次的「新體驗」哩。
在山城農村長大的我,特別喜歡帶他們「#接觸自然」,也當做回味自己的童年。
#百香果園採果樂趣
來南投的下午,我約了桃米生態區的「採百香果」對我來說不是太新奇,以前跟爸爸去山上走路,路邊就可以發現野生百香果的蹤跡,只是印象中很酸,沒市售的那麼好吃。
百香果的名字取得真好,味道香又可口!解說員一邊告訴大家百香果的知識,一邊示範徒手打開,黃澄澄的果肉就展露在我們眼前。
🧒🏻「哇~~ㄅㄞ香果~!」
👦🏻「我要吃,我要吃!」 小孩們口水都要流出來了。
解說員人超好的,先分給兩兄弟,他們接過手,馬上就拿著湯匙吃起來;坐在果園旁邊,看著結實纍纍的果樹,享用著果香濃郁,酸甜好滋味。
除了愜意之外,還有說不上來的微妙感。
解說員和我們說,這是「台農一號」,是非常好吃的百香果品種。難怪,在場小朋友們只要吃完手上的,馬上又往解說員手邊的箱子靠近,裡面裝著果園剛落下的新鮮果實。
我拿出解說員給的紅色網袋,跟老公一人帶一個,往果園前去,一個袋子能裝一斤的百香果帶回家。#要吃就要動手摘
啊,不是!解說員說百香果不用摘,最好吃的是自然掉落在棚架的網子上,外皮呈現深酒紅顏色的果子,所以,這應該叫做「拾果子」哈哈哈!
拾果子還有技巧,不能硬拉網子,要是破了,兩兄弟就要留下來幫忙務農了!🤣 必須將網子上的果子推移到邊緣,再從網子上取下,放入袋子裡。
午後陽光普照,透過葉子間灑落的餘光,看起來果園就是一座充滿生命力的小森林。
兩兄弟像是玩 #尋寶遊戲 般,握著袋子,穿梭其中搜尋目標,我跟老公就尾隨他們,協助他們獲得果實。
·
👨🏻「喂喂,如果妳爸知道我們專程來這裡採百香果,一定會笑到不行。」(因為娘家爸爸退休後的開心農場裡面,也有種百香果。老公第一次看到百香果樹本尊,也是在我爸田裡。)
👩🏻「話又不是這麼說,完全不一樣的意義啊!」
還說哩,住在都市的老公連停車的地方,冒出幾隻雞走在馬路上,就像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興奮又激動的叫我們趕快看!
(農家子弟表示無感:我阿嬤以前三合院有雞舍,裡面還有養豬呢!🤣)
·
採完滿滿兩袋百香果,哥哥摩拳擦掌,迫不及待的想要吃!
這時,他腦中閃過一個念頭,轉頭認真的提醒我。
👦🏻「媽媽,我們還不能吃!要帶回去給阿公阿嬤看,這叫做百香果!」
👩🏻「喔!好唷。」(我內心已笑翻。)
#阿公阿嬤吃的鹽比你吃過的飯還要多咧 😆
·
採百香果是下午三點半,可以先去旁邊有名的「#紙教堂」走訪,路上會經過一大片漂亮的蓮花池,是條綠蔭盎然的舒心散步道。
果園附近停車場旁邊,有一家很吸眼光的日式餐館,叫做「山上山下」專賣咖喱飯! 我們都覺得滿好吃!
綜合以上的果園與周邊一遊,一個下午既充實又有趣,傍晚吃個咖喱飯,就可以帶著戰利品,回飯店吃囉!☺️
#蕾可親旅行筆記
果子紅了百香果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這週在南部跑的時候順道去看了一下溫室百香果,我賣最久的農產品就是百香果,我對於露天種植的百香果非常的熟悉,但室內種植百香果是一種新形式的模式,也是最近幾年才有的新模式。
我其實很看好鮮食百香果的成長,而在亞洲不管是中國、越南都有大幅的種植,甚至連日本南端也開始種植百香果。
而目前百香果的主流品系還是以紅百香果雜交黃百香果選育出來的紫百香果為主,台灣知名的台農1號百香果也是一樣的模式。
除了風味強烈以外,紫百香果也屬於加工、鮮食雙用品系,所以成為目前主流的種植品系。
鮮食百香果目前台灣是以藤下鋪設黑網,果熟掉入黑網之後再採收。
為什麼要鋪設黑網?其實鋪黑網這個技術非常關鍵,如果沒有鋪黑網,果實成熟後掉到地上會產生兩個影響:
1. 果實變酸,掉到地上的撞擊,會使百香果內部的果囊破裂,破裂後的果囊會與百香果內部的酶產生反應,而導致變酸,時間越久對香味及酸味的影響越明顯。
2. 微生物的感染降低保存,果實掉到地面後沾附地面的微生物,容易導致果實遭到微生物入侵,影響果實保存。
一般人不懂如何分辨百香果的品質,在這裡特別分享一下,把百香果拿起來放到耳邊搖,如果聽到有內部撞擊的聲音,代表果囊已經破裂脫落,就是劣質果,而搖起來沒有聲音,品質就是好的。
日本人在百香果的栽培模式與台灣的柱棚狀不同,他們是使用直立式栽培,這種模式就沒有辦法在下面用網子解決成熟果子脫落的問題。
所以日本人用夾的,就像番茄跟瓜類在設施內種植的應用,但看到日本人夾成這樣真有種強迫症的感覺。
果子紅了百香果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食況轉播 #RAW2020夏季菜單
RAW 2020年夏季菜單,依舊機關算盡, 該點的題、該玩的哏一個也沒少,卻是三片原原本本的鵝肉,讓我傾心。
有如嬰兒的肌膚那般光滑粉嫩,這鵝肉一入口,就是軟香味美,滷水的鮮鹹均勻滲透,雖是胸肉也不乾柴,有厚度的鵝皮Q而不韌,口感很好。作為主菜,而且是RAW的主菜,自然不可能如此簡單,這鵝肉還另外搭配了法式高麗菜捲(Chou Farci),以台灣本產高麗菜一層層包夾鵝腿肉,捆裹如球,炙烤外層如炭,再用極銳的刀小心切片,紮得緊實的層層疊疊秀出細工,一望即知。
平凡無奇的鵝肉卻也蘊藏功夫。黃以倫(Alain Huang)主廚說,為了做這鹽水鵝,他跑了好幾個鵝肉攤,發現皮與肉的口感是否協調是好吃的關鍵,肉質嫩的,往往皮還太韌,皮夠軟的,肉也跟著老了。「皮與肉要求的加熱溫度不一樣」,黃以倫抓住此癥結,回到RAW的廚房改良鹽水鵝的製程:先用白豆蔻、草果、花椒等等香料調製滷水,將生的帶骨鵝胸腔浸入其中二十四小時,取出後浸滾水、泡冰水,熱冷交替反覆八次,直到鵝皮夠軟夠熟,才回到滷水裡,加熱煮到要求的熟度,大約三十分鐘,最後用龍眼木煙燻。最近我對於「用法菜技巧做中菜台菜」有些反思,如果說西餐的思考能推進中餐的呈現,拆解、分段、運用科學方法,這就是有意義的改良。
片下的鵝胸,與高麗菜捲、青蘋果馬鈴薯泥一起盛盤,淋上煙燻鵝油與鵝汁,鵝汁更添風味與油潤,馬鈴薯泥因為青蘋果而酸香明亮,頗能平衡鵝的肉腴,是一道精彩的鵝肉料理。
#保存食畫重點
RAW本季菜單的重點其實是「保存食」,這是一個好題目,日曬、風乾、鹽漬、發酵等等手法,一方面展現台灣早期勤儉的生活樣貌,二方面則可探索風味的極限。RAW另著眼於疫情導致農產品生產困難或滯銷,無法進出口或欠缺下游銷售管道,製作保存食可以減少浪費。
RAW運用不同的保存手法。秘魯安地斯山特產的馬鈴薯乾,馬鈴薯暴露在寒溫、流水、陽光中,冷凍、發酵、乾燥,RAW擷取相似概念,將馬鈴薯煮熟,再冷凍乾燥一個多禮拜,完成的馬鈴薯乾用以製作義式麵疙瘩(gnocchi),搭配白巧克力醬汁、初榨橄欖油、谷關魚子醬、酸葡萄果汁(verjus)。台灣市場容易取得的牛筋,先滷再風乾,一條條掛在RAW廚房的後院接受日曬,再油炸泡發,成為宛若炸豬皮一般的酥脆點心,沾上霰餅(arare)與黑松露,抹上是拉差辣醬(Shiracha)與鹽膚木,酸辣涮嘴。
在台灣,未成熟的西瓜被稱作「西瓜棉仔」,西瓜要種得好必須「疏果」,每株西瓜只能留一粒果實,被採下的西瓜棉仔就被拿去醃漬,削皮、切片、搓鹽、壓水,發酵七天即成我們熟知的台灣漬物。滋味酸鮮有如泡菜,黃以倫拿來與花枝、魷魚熬高湯,滿滿的海味與鹹厚,配上透嫩的銀鱈,銀鱈上頭鋪排著花枝絲、蔥白與檳榔心,是先與大蒜用西瓜棉高湯燙過的,為軟滑的魚肉疊加爽脆與香氣;然而最厲害的工,在於蔥白與檳榔心上面一點一點的瓜子,是呀就是我們平常瞌的瓜子!瓜子是西瓜的親戚「籽瓜」的種子,用來呼應西瓜棉,黃以倫買來甘草瓜子與瓜子鉗,一粒一粒破殼取肉,RAW團隊每一季都練成一種手工藝呢。
豬肉是台灣飲食中最重要的肉食來源,肉鬆則是豬肉主要的加工品,也是一種保存食,往昔人家珍惜著吃,後來結合美援麵粉發展出來的麵包製作,肉鬆麵包成為台式麵包的一款經典。RAW本季也端出一道肉鬆麵包,如果以為將嚐到熟悉的鹹甜香軟,可就大錯特錯了—那不是豬肉鬆,而是紅酒燉牛肉鬆!這是江振誠主廚交給黃以倫的功課,「做一款肉鬆麵包出來」,黃以倫卻燉了一鍋紅酒牛肉,把肉取出敲鬆,再煸炒一小時,邊炒邊加紅酒燉牛肉的湯汁調味,成了法國腔調的肉鬆;麵包本體則是奶油濃濃的布里歐許(brioche) ,一咬爆漿,原來是松露白醬。看起來台灣,吃起來法國,RAW就擅長遊走於台法之間。怎麼不做真正的肉鬆麵包?「那Le Gout就做得很好了。」黃以倫反應快,有道理!
#甜點好滋味
二道甜點我都喜歡。一道用上苗栗產的新鮮枸杞子,新鮮枸杞子耶!台灣現在也種得出來了!七月初到八月底的短短產季,RAW善加利用,把新鮮枸杞子做成冰沙,清雅甘甜十分迷人,尾韻散發焦糖氣息,勾人味蕾,與馬斯卡彭起司(mascarpone)同食,香濃醇美,沾上香檬汁的枸杞葉也清新脆甜,初榨橄欖油平添些許青草調,風味組合十分出色。
另一道甜點的主角則是蔭鳳梨,以烤鳳梨、白豆豉、鹽、糖、豆腐乳自製而成,豆腐乳另製成冰淇淋,與烤鳳梨、白玉湯圓送作伙,再淋上蔭鳳梨汁與新鮮鳳梨汁、黃豆豉及香料製成的醬汁,鹹甜呀鹹甜,鮮中帶甘,很有台灣風味的一品。
最後的petit four,竟然是「水果切盤」。當然,在RAW當客人只有「被耍」的份,用餐開頭我們被遞上一張紙條,要我們填寫「耐酸強度測試表」,從十種酸性水果中挑出個人認為最酸的五種,我填了萊姆、檸檬、金桔、葡萄柚、百香果。結果用餐尾聲我的桌上就出現了萊姆、檸檬、金桔、葡萄柚……是想整我吧?好險好險,在被酸死前,我們先被送上一顆神秘果,含了幾分鐘後吐出來,再吃那些理應酸死人的玩意,竟然,很甜!檸檬有如香橙,金桔彷彿蜂蜜,喝一口浮著檸檬片的水,都像果汁。
這是江振誠主廚開的小玩笑,他偶然發現台灣也有這原產於西非的果子,果肉內一種叫神秘果素(Miraclin)的醣蛋白,會影響舌頭的受器,使大腦產生甜的信號。舌頭好好騙!本季菜單另一訴求是「酸味」,把酸變甜,算你厲害。
果子紅了百香果 在 埔里神祺百香果- 歡呼🎉🎉 太開心了終於有果子紅了親愛的 ... 的推薦與評價
歡呼 太開心了終於有果子紅了親愛的你們在稍微等等等藤蔓整理好之後牽吊網,甜度夠了才會開賣喔目前預計應該是在7🈷️左右開賣需要通知的話,可以告知柔柔喔! ... <看更多>
果子紅了百香果 在 [心得] 處理百香果的小撇步- 看板cookclub 的推薦與評價
雖然百香果產季已經近尾聲(7~9月是盛產期)
不過還是想分享幾個關於百香果的小心得
以前在市場買水果時老闆有敎
挑選的時候 用大拇趾與中指拿起一顆百香果 搖一搖
若感覺汁液與果皮分離 有明顯的晃動感 X(雙手交叉) 這顆是不及格的百香果
而若是皮肉緊緊相連 搖晃時不會覺得有果肉在裡面晃動 就趕緊把這顆挑起來
老闆把搖起來分離 與另一顆完全沒有晃動感的百香果
當著我們的面把皮撕開 讓我們嚐嚐他們的分別 哇 不會晃動的那顆果然超甜
還有就是要挑重一點 皮紅一點的(沒聽老闆指導之前 以為要挑黑的才甜)
再來要分享處理的小心得
1.切開百香果 不要對半切 而是對準頭或尾的1/5處下刀
這樣裡面的汁液可以完整留住 不會一切開就滴在砧板上
2.把蓋子打開後 用一隻適合大小的湯匙 伸進百香果中轉一轉
倒轉挖出就能輕鬆取出果肉
3.若不喜歡黑黑硬硬的百香果子 可用果汁機低速攪打 等果子分離後 過濾掉子
就有百香果原汁囉~~
百香果原汁詳細圖文版 https://dodocook.com/recipe/293
內有做成原汁冰塊的小撇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44.16.2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