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合早報》7/26
* 法國國會週一(26日)通過了一項強化冠病疫苗接種措施的法案,旨為應對該國的第四波疫情。
路透社:新法強制要求法國醫護人員接種冠病疫苗,而且,進入一系列社交場所必須提供健康通行證。
目前法國的博物館、電影院和游泳池,已禁止無冠病疫苗接種證明者或冠病檢測陰性者進入;想出席大型節日活動和進入夜店的人也必須提供健康通行證。
法國國會通過法案 強化冠病疫苗接種規定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6-1173759?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首席傳染病專家佛奇說,考慮到美國感染德爾塔變種冠病病毒(B16172變種病毒)的人越來越多,免疫系統受損的美國人可能最終需要接種冠病疫苗「加強劑」。
路透社和美國之音綜合報道,佛奇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說:「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器官移植受者、進行癌症化療或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如果有第三劑接種,這些脆弱群體將會首先接種。」
佛奇表示,研究顯示,已完成冠病疫苗接種者所產生的抗體可能會下降,福奇指衛生官員正在審查數據,以確定何時可能需要接種加強劑。他透露,衛生官員「正在積極考慮」是否要修訂有關完成冠病疫苗接種者的口罩指引。
佛奇說:「全國50%人口沒有接種冠病疫苗。這是個問題。」他說:「我們正把自己置於危險之中。」
但民意調查顯示,多達80%未接種冠病疫苗的美國人表示,無論多少官員敦促他們接種冠病疫苗,他們都很肯定不會接種疫苗或者不太可能接種疫苗。
福奇:免疫力脆弱者或須接種冠病疫苗加強劑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6-117375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法國、義和希臘週末也爆發大規模示威,成千上萬人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強制醫療人員接種冠病疫苗,以及為鼓勵接種疫苗而差別對待未接種人群。
從南部的那不勒斯到北部的都靈,示威者揮舞著國旗,高呼「自由」和「打倒獨裁統治」;米蘭示威者則在雨中高呼「不要綠色通行證」。絕大多數示威者沒有戴口罩。
綠色通行證是歐盟數碼證書的延伸。從8月6日起,要進入意大利的電影院、博物館、室內游泳池或體育場館,或在餐館室內用餐,都須出示綠色通行證。
抗議差別對待未接種疫苗者 法國義希臘爆發大示威 https://www.zaobao.com/news/world/story20210726-117366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週一(26日)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日本首相菅義偉的支持率下滑了9個百分點至34%,為他去年9月上任以來的最低水平,這使他想在大選前借東京奧運會提升其支持率的希望蒙上陰影。
在7月23日至25日進行的日經商業日報調查中,將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表示,日本的冠病疫苗接種進展不佳。
日經調查結果還顯示,56%的受訪者表示,日本對參加奧運會的外國運動員和官員採取的邊境措施「不適當」。儘管主辦方制定了嚴格的隔離防疫措施,但是還是出現了涉及運動員和其他相關人員的冠病確診病例。
民調:菅義偉的支持率進一步下滑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6-117379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突尼斯執政黨指責總統賽義德暫停議會活動和解除總理邁希希職務的決定,為發動「反革命政變」。
法新社:突尼斯執政黨「復興運動」(Ennahdha)星期天(25日)在其面簿網頁發表聲明說:「賽義德正在發動一場反革命和反憲法的國家政變,復興運動成員和突尼斯人民將捍衛革命。」
突尼斯議會議長加努奇發佈視頻,呼籲人民像2011年1月14日阿拉伯之春革命浪潮時走上街頭抗議,以結束這場「政變」。
突尼斯執政黨指總統暫停議會活動為「反革命政變」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6-1173771?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河南鄭州連日暴雨引發洪災,距離鄭州市區約兩公里的常莊水庫上週二(20日)緊急開閘洩洪。有災民指水庫洩洪加重鄭州災情,並認為是導致地鐵洪水倒灌並造成多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但常莊水庫負責人昨天告訴香港媒體,若不開閘洩洪,一旦潰壩將導致下游受災情況更為嚴重。
常莊水庫總工程師栗毓敏接受香港《明報》採訪時稱,鄭州在事發當天正經歷極端暴雨,水庫在早上8時超過汛限水位一釐米。依照防汛預案,常莊水庫向鄭州市水利局、河南省水利廳上報準備洩洪,並在上午11時30分部分開閘,一開始的流量只有每秒三立方米。水庫工作人員後來在巡查時,在大壩背水坡發現疑似管湧(水從堤壩中湧出)的情況,於是再次將險情上報,水利部門也派出專家到現場研判。
栗毓敏解釋,受到上游洪水入庫量巨大壓力和險情威脅,水庫輸水洞閘門隨後全閘洩洪,溢洪道五個閘門之後也開始「全排泄洪」,即整排閘門打開。
鄭州市委宣傳部在上週三(21日)凌晨於「鄭州發佈」微博賬號通報,常莊水庫在20日早上10時30分開始向下游洩洪,而隨著降水及上游來水不斷增多,常莊水庫溢洪道、輸水洞隨後全開洩洪。
中共常莊水庫黨支部書記趙潤濤則說,洩洪報告已上報給鄭州市水利局和河南省水利廳,專家則根據上下游的水量和承受能力決策洩洪方案,並由省防汛辦下達洩洪通知,而在洩洪前,防汛辦也會要求當地政府部門通知居民和企業轉移。然而,鄭州不少受災民眾早前在網絡平台上聲稱,洩洪時並未得到政府單位任何形式的預警通知。
災民指常莊水庫洩洪加重鄭州災情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6-1173765?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英國海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昨天駛入南中國海。
總部設在北京的中外學者網絡「南海戰略態勢感知」在微博上稱,衛星昨天接近中午時分,於馬六甲海峽捕獲「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正向南中國海方向機動,目前預計已經進入南中國海。
「南海戰略態勢感知」也補充稱,以「伊麗莎白女王」號領銜的英美聯合航母航母打擊群,5月底從英國出航,開始總航程2萬5000海裡的全球部署。
英國早前宣佈,將部署兩艘軍艦常駐亞洲水域。分析稱,英國是為了因應中國在日本鄰近海域擴張勢力,而通過此次部署加強與日本的軍事聯繫。
英國國防部長華萊士(Ben Wallace)上週二(20日)與日本防長岸信夫在東京會談後發聯合聲明說,英國航空母艦伊麗莎白女王號及護衛艦9月抵達日本後,英國會於今年內在亞洲地區部署兩艘常駐軍艦。
英軍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駛入南中國海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6-1173760?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國會眾議院撥款委員會早前在審議對農業等相關機構的撥款法案草案時,據報特別納入了禁止由中國政府部分或全部控制的公司購買美國農業用地的條款。同時,已經擁有美國農業用地的中國企業將沒有資格申請聯邦農業補助。法案仍有待美國國會參眾兩院最終表決通過。
美議員擬立法禁止中企採購美農地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6-117375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咖啡大國巴西近期出現20年來最嚴重的霜害,加上乾旱,咖啡種植業受多重打擊;中國近來洪澇頻頻,淹沒大批農田;熱浪與長旱摧毀美國—加拿大邊界地區的農作物;歐洲多國暴雨成災,作物面對細菌傳染的風險。
極端氣候影響全球糧食供應。彭博社分析指出,乾旱、洪災及嚴寒天氣威脅糧供穩定性,可能進一步推高未來的糧價。
彭博社:極端氣候影響收成或推高全球糧價 https://www.zaobao.com/news/world/story20210726-1173667?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冠病變種病毒株德爾塔迅速蔓延,導致越南最新一波疫情持續擴大。美國正在考慮為越南供應更多疫苗,以助該國對抗這一波持續了三個月之久的疫情。
越南德爾塔病毒迅速蔓延 美國考慮捐贈更多疫苗 https://www.zaobao.com/news/sea/story20210726-1173692?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泰國實施局部封鎖近兩周,依舊無法遏阻冠病疫情惡化,昨天(7月25日)的新增確診病例和死例再次達新高。
泰國去年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但4月卻暴發第三波疫情,而且具有高度傳染性的德爾塔病毒株迅速散播,以致每日新增確診病例屢達新高。該國的累計確診病例中,有超過94%來自第三波疫情,而4000多起死亡病例中,近一半在本月病逝。
泰局部封鎖近兩周 新增病例和死例仍達新高 https://www.zaobao.com/news/sea/story20210726-117369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美國高級官員透露,副國務卿謝爾曼將在天津會談中表明,美國樂見中美競爭,但必須設下「護欄」以免擦槍走火引發衝突。中國外長王毅前日則表示,不會接受任何國家自詡高人一等。
謝爾曼料在天津會談表明樂見中美競爭 但須防擦槍走火 https://www.zaobao.com/news/china/story20210726-1173698?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香港政府訂購科興及復必泰疫苗供市民免費接種,當中科興屬滅活疫苗,復必泰則採用mRNA(信使核糖核酸)技術。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天說,mRNA疫苗影響人體基因的傳言全無根據。
mRNA疫苗影響基因? 港學者:全無根據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china/story20210725-1173381?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韓國宣佈從週二(7月27日)起將非首都圈防疫響應措施上調至第三級,至8月8日。這意味首爾外的所有咖啡廳和餐廳晚上10點後禁止堂食,只允許打包或外賣。
韓國疫情惡化 非首都圈防疫響應措施上調至第三級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5-1173633?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英國衛生部長賈維德周日(25日)以「與病毒共存,而不是畏縮不前」,敦促人們接種冠病疫苗。此番言論被批評,指他公開侮辱冠狀病毒受害者。
近期確診冠病的賈維德週六(24日)在推特上寫道,他在檢測呈陽性後已經康復。他說:「症狀非常輕微,多虧了神奇的疫苗。」 他還說,「請接種疫苗,如果你還沒有的話。因為我們要學會與這種病毒共存,而不是畏縮不前。」
賈維德呼籲英國民眾不要對病毒「畏縮不前」遭批 https://www.zaobao.com/realtime/world/story20210725-1173626?utm_source=ZB_iPhone&utm_medium=share
* 【梵蒂岡首次披露 在全球有超過5000房地產】
負責管理梵蒂岡房地產與投資的宗座財產管理局週六(7月24日)首次公開其年度預算。這份30頁的預算報告披露,梵蒂岡在意大利擁有4051處房地產、在意大利以外持有的房地產則有1120處,這不包括梵蒂岡在全球各地設立的使館。
* 【新增確診病例有增無減 澳新南威爾斯州封鎖或延至10月】澳洲因為人口最多的新南威爾斯州的冠病新增確診病例有增無減,當局可能將封鎖措施延續至10月。
新州週六新增163起本土傳播病例,連續第三天創新高。新州衛生部長哈澤德促請其他州屬優先轉讓輝瑞疫苗給新州,好讓疫情最嚴重的雪梨開始也為年輕人接種。他指出,如果新州的疫情持續惡化,全國也將受波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方,領土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430人,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邦國家。自1929年起,根據《拉特蘭條約》(Patti Lateranensi)確定為主權國家,實施政教合一的國家體制。羅馬教廷的廣場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前。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巴羅克式風格,可容納...
梵蒂岡 人口 數 在 Cheers:快樂工作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愛到卡慘死?只能結婚,不能離婚的 #菲律賓】
正如某個大富翁角色的口頭禪「請神容易,送神難」,若你祖上積陰德,有幸與菲律賓當地女性結為連理,後來卻發現事態不妙,將得知什麼是「結婚容易,離婚難」。
是的,現今世界上只剩下兩個地方不能合法離婚,一個是人口數僅一千人的宗教聖地梵蒂岡,另一個就是菲律賓…
梵蒂岡 人口 數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日頭條
全球最小的國家:只有32個女人,"先知之城梵蒂岡,在很多人眼中是充滿著神秘感的。因為梵蒂岡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也是世界1/6人口的信仰中心。梵蒂岡是一個國家,也是全球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
2011年,梵蒂岡最新人口統計數據顯示,該國現僅有32名女性公民,540名男性公民。572名梵蒂岡人中有306名外交官,還有86人是瑞士衛隊成員
這個國家與別國不同的地方在於,它沒有工業、農業、也沒有礦產資源,但該國人民卻過著令人羨慕的富足生活。
人均GDP高達8萬美元,可謂富得流油,因為梵蒂岡是一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
旅遊業是梵蒂岡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同時這個國家在歐洲許多國家都有著數百億美元的投資和大量房地產。
梵蒂岡因為其特殊的宗教地位,在世界上具有重大的影響力,尤其是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儘管梵蒂岡具有重大的影響力,但其並沒有與中國建交,是歐洲唯一未與我國建交的國家。
梵蒂岡是台灣所謂的「邦交國」之一,外交政策是不與任何邦交國斷絕關係,但這並不是阻礙與我國建交的障礙,事實上,梵蒂岡一直希望與我國建交。
歐洲唯一未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始終希望與我國建交,但一直被拒絕!!
梵蒂岡 人口 數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梵蒂岡位于意大利首都羅馬西北方,領土面積0.44平方公里,人口430人,是世界上領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城邦國家。自1929年起,根據《拉特蘭條約》(Patti Lateranensi)確定為主權國家,實施政教合一的國家體制。羅馬教廷的廣場位於聖彼得大教堂前。它是羅馬最大的廣場,巴羅克式風格,可容納50萬人,是羅馬教廷用來從事大型宗教活動的地方。坐落在台泊河西岸。廣場前面有一條灰石鋪成的國界線。以廣場正面的聖彼得教堂得名。廣場略呈橢圓形,地面用黑色小方石塊鋪砌而成。兩側由兩組半圓形大理石柱廊環抱,形成三個走廊恢宏雄偉。這兩組柱廊為梵蒂岡的裝飾性建築,共由284根圓柱和88根方柱組合成四排,形成三個走廊。這些石柱宛如4人一列的隊伍排列在廣場兩邊。柱高18米,需三四人方能合抱。朝廣場一側的每根石柱的柱頂,各有一尊大理石雕像,他們都是羅馬天主教會歷史上的聖男聖女,神態各異,栩栩如生。柱廊由著名建築師和雕刻家貝爾尼尼在1656年設計,用了11年時間建成。石柱柱頂的大理石像則為貝爾尼尼和他的學生所雕刻。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方尖石碑;銅獅之間鑲嵌著雄鷹,作展翅欲飛狀。這座石碑原是羅馬皇帝卡利古拉為裝飾皇宮旁邊的圓形廣場,遠從埃及運來。1586年,教皇西斯廷五世下令將石碑移至聖彼得廣場。廣場兩側有兩座造型講究的噴泉,相傳也是名家作品。泉水從中間向上噴射,下分兩層,上層呈蘑菇狀,水柱落下,從四周形成水簾;下層呈缽狀,承接泉水成細流外溢,潺潺有聲。聖彼得大教堂現在的位置在公元前1世紀是古羅馬賽馬場,後被作為迫害基督徒的刑場,首任羅馬主教聖彼得就在此遇難。公元312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頒布《米蘭敕令》,宣布國民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公元326至333年,他為聖彼得重修墓穴,並在墓穴之上修建了一座教堂。光陰荏苒,進入十六世紀後,經過1200多年的風吹雨打教堂已經破損。1506年,教堂重建,1626年完工。建造之初,文藝複興時期建築名師布拉曼特被聘 為主設計師,他設計的大教堂主殿是一個希臘十字形(四臂等長)建築群。1513年,年輕畫家拉斐爾接替了他,他修改了原有設計,改為拉丁十字形(豎長橫短的十字)建築群,並在正殿兩邊加了5個小禮拜堂。1547年,70歲的米開朗基羅在拉斐爾死後繼續教堂的設計建造工作。聖彼得大教堂主體工程前後歷時120年,完工後,又花了二十多年時間進行內外裝飾。聖彼得教堂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經歷了上百年建造過程,融合了多位大師的心血,它還是一座建築藝術瑰寶。同時,它擁有數以百計的雕刻、繪畫和裝飾藝術珍品,也是一座偉大的藝術殿堂。教堂正面建築1607年設計,歷時7年建成。正面寬137米,高45.5米,有5扇大門和3個陽台,中間的一個叫祝福陽台,重大的宗教節日時教皇會在祝福陽台上露面,為前來的教徒祝福。廊簷上站立著13座5.5米高的雕像,中間是耶穌,兩邊是他的12個門徒。廊簷兩端各有一座大鐘,左面是羅馬時間,右面是格林威治時間。聖彼得大教堂共有13個穹頂,其中正殿穹頂是唯一的大穹頂,兩個中型穹頂。正殿穹頂由米開朗基羅1547年重新設計。在意大利的教堂建築設計上,穹頂造型的寓意是通向天堂。每當仰望高高在上的明亮穹頂,看到穹頂上教徒升天圖案,就會產生對天堂的向往。當陽光從穹頂照進殿堂,也給肅穆、幽暗的教堂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聖彼得大教堂北邊第一個禮拜堂裡陳列著米開朗基羅1499年創作的著名作品《聖殤》,它描述的是耶穌剛從十字架上被放下來那一刻的情景。聖母瑪利亞坐著,雙膝支撐著耶穌 基督柔軟無力的遺體。聖母瑪利亞被米開朗基羅有意地塑造成年輕、平靜和神聖的樣子,而不是傷心、哀愁、老態的婦人形象。這是米開朗基羅唯一一件署名作品。青銅華蓋下面的禮拜堂里有聖彼得的陵墓,按照天主教的喪葬傳統,神職人員去世後,大多安葬在所任職教堂附近墓地或者教堂地下。這樣,形成了一個特殊景觀—地下墓穴群。遊人可以通過石棺浮雕、墓穴壁畫等了解天主教喪葬文化傳統,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聖彼得的陵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