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病友問我下列問題, 經過同意在此回答
“今天回醫院看核醫造影的報告,醫師說肺部有陰影但核醫科醫生認為是肺部發炎,排除轉移
表示仍有腫瘤但都在頸部,安排六個月後再進行第二次碘131高劑量的治療
針對球蛋白指數過高,醫生表示剛開完刀都是這樣,需進行2~3次碘131才會下降
開完刀後的病理切片分期為T1bN1M0
目前醫師處置方式是等第二次碘131後,也表示碘131有六個月讓癌細胞吸收”
我的答案是:
1. 醫者沒看到影像, 無法斷言是否肺部有轉移(但原來核醫科醫生認為是肺部發炎?) “但這位病友在前一週曾提到 ”9/18 接受150 mCi治療後12天回核醫科造影,請輻房護理人員再協助測量殘餘輻射值為0.2(如果是微西弗/小時, 算是低的)”,我推論頸部影像應該比較明顯, 肺部則是很難斷定, 如果有轉移也不會太嚴重, 還是要看到影像才能排除
2. 抽血的結果9/16 甲狀腺球蛋白指數已經相當高(這不是常見的!), 9/18甲促素刺激後甲狀腺球蛋白指數高到 355, 這是術後身體殘存甲狀腺組織或腫瘤的反應, 9/30甲狀腺球蛋白指數仍然高 373, 這仍屬術後身體殘存甲狀腺組織或腫瘤的反應, 無法判定碘131治療的效果
3. 甲狀腺球蛋白指數偏高的確要考慮(1) 術後殘存甲狀腺組織過多 (2) 術後仍有較多的頸部淋巴擴散未清除 (3) 甲狀腺癌轉移, 2~3 個月後仍然如此就要注意了!
球蛋白指數 在 莫莫的美好日常。育兒/手作/廚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0M14D
加加昨天第一次嘗試吃帶殼海鮮
用了雞骨高湯+蛤蠣做蒸蛋給她吃
吃的津津有味~(因為蛤蠣有鹹味)
過關之後
今天又試著把蛤蠣剪碎
跟蒸蛋一起讓她吃
雖然吃到最後很分心
但也是吃光光 👏👏👏👏
(這次高湯是用蛤蠣做的)
下次來試試蝦子看看 🍤
- -
⭕️ 研究結果發現,1歲前被餵食的副食品種類越多,包含水果、蛋白、蛋黃、魚、有殼類海鮮、花生等六種易致敏性食物,寶寶被檢測出過敏體質的機會越低。研究團隊的數據顯示,1歲前曾餵食大於5種易致敏性食物的嬰兒,比起只餵食小於2種易致敏性食物的嬰兒,過敏體質風險約可下降四成,IgE過敏球蛋白指數也顯著較低。
文章來源:
https://www.setn.com/m/news.aspx?newsid=459284
球蛋白指數 在 林子閔醫師過敏大小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在過敏原檢測中,「免疫球蛋白E」 是初步用來評估過敏程度的指標。 ... 大概在100-1000之間,有些中重度患者會落在1000-10000之間,這位小朋友的指數竟然高達一萬多!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