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拉與太陽》是諾貝爾得主石黑一雄在2017年獲獎後,第一部發表的小說。承繼著他一貫細膩、深刻的筆調,但藍玉雍認為,其獨特的地方是從機器人的視角來描寫。換言之,他從一個常常被認為不具獨特性,卻一直陪伴著人們的機器人,去反思人的獨特性。和以複製人的角度,探討生命和存在的意義完全不一樣。
#藍玉雍 #石黑一雄 #克拉拉與太陽
全文:https://bit.ly/2V3byJa
◤
想閱讀更新更多「虛詞」內容,歡迎先讚好專頁,再將專頁揀選為「搶先看」!
◤ ◤
《無形》於各獨立書店有售,包括(港島)艺鵠ACO、見山書店、銅鑼灣樂文書店、銅鑼灣Desk-one溫室、glue咕嚕館、PMQ Humming Books;(九龍)序言書室、油麻地Kubrick、旺角樂文書店、合舍、貳叄書房、旺角Desk-one溫室、榆林書店、博勢力書店(尖沙咀)、夕拾x閒社(觀塘);(新界)神話書店、荃灣Desk-one溫室;(澳門)邊度有書,售價港幣20元正。
◤ ◤ ◤
「一句到尾」專題徵稿,7月31日截稿。《無形》及「虛詞」歡迎自由題投稿,稿例:http://www.p-articles.com/contribution
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虛詞需要view #編輯部流出 #石黑一雄 #克拉拉與太陽
讀石黑一雄新作《克拉拉與太陽》:談機械人和未來書寫
全文:https://bit.ly/32zwTKv
// 假如機械人沒有嗅覺,她可以書寫小說嗎?又或許進一步問:如果機械人沒有觸覺,她可以寫小說嗎?這些人類的感官很大程度上構成了藝術創作的基礎,但在另一方面,我們不能認同這些是寫作的必要條件,否則我們得承認很多人都沒有創作的資格。這自然是荒謬的。 //
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 在 靜靜讀一本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克拉拉與太陽》是石黑一雄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後,首度出版的長篇小說。作品一出,全球矚目,據說甫出版的簡體中文版,首刷10萬本已缺書再刷中。
這不是石黑一雄第一次以科技題材寫就的小說。膾炙人口的《別讓我走》以複製人為主角,而新小說則以AI 機器人克拉拉為主述者。但石黑一雄寫的並不是科幻小說,而是試圖以科技的角度,探討人心與人性。
主角克拉拉是設計來陪伴孩童的機器人,温柔,善良,富同理心,以不帶偏見與色彩的目光,努力理解「人」的世界,竭盡所能,希望自己所陪伴的女孩快樂,且健康。
一如《別讓我走》,石黑一雄並沒有詳加敘述科技設計的種種,而只是透過克拉拉的眼睛,勾勒出科技或許已有長足進步,但人際互動卻沒有什麼不同的未來世界,進而以克拉拉的觀察,探究人身上究竟有沒有獨一無二、完全無法複製的部分存在?
石黑一雄緩慢優雅的文字風格,在這部小說裡展露無遺,甚至有書評形容為「淡金色的散文」。
「文學是重要的。」石黑一雄曾說。而這一部小說,再次印證了他的論點。
#石黑一雄
#克拉拉與太陽
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 在 靜靜讀一本書- 《克拉拉與太陽》是石黑一雄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 的推薦與評價
《克拉拉與太陽》是石黑一雄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之後,首度出版的長篇小說。作品一出,全球矚目,據說甫出版的簡體中文版,首刷10萬本已缺書再刷中。 這不是石黑一雄第一 ... ... <看更多>
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 在 [心得] 石黑一雄《克拉拉與太陽》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這本剛上市一週,我看到英文版封面設計、描述說是跟人工智慧機器人有關,
一出版就下訂了英文版。
讀完的感覺...很微妙。分類上可以是反烏托邦小說,也可以是科幻小說,
書裡面其實滿多沈重的元素,但讀完只能說是後勁很強,有點惆悵的感覺,倒沒有
到很沈重或絕望感太深。
我想這是因為書是從主角、機器人「克拉拉」所陳述的。克拉拉是個學習能力很強
的機器人,觀察能力很好,但思考模式和人類還是不大一樣,總體來說是相當有距離
感的,不是很情緒化,也因此很多有張力的橋段是靠真正的「人」之間的對話呈現的。
克拉拉被製造出來的目的,就是要當人類青少年的「人造朋友」(Artificial Friend)。
在此我得批評一下中文版的翻譯:英文版中Artificial Friend 經常被簡稱為"AF",看
前後文就知道AF指的就是Artificial Friend。然而中文居然把AF翻譯成「愛芙」,
真的是有點哭笑不得。
不僅是因為有奇怪的諧音,用「愛芙」兩字把一個中性的代稱弄得很女性化、
好像什麼俗氣的甜點品牌一樣。更重要的是,其實文中有很多縮寫和刻意大寫的第一個
字母,我覺得是用來呈現貫徹在整本書的距離感的。所以用AF就可以再次強調克拉拉的
屬性就是機器人,身份就是AF。其他地方,克拉拉總是把她陪伴的女孩的媽媽稱為
"the Mother" (M大寫),我也很好奇中文如何翻譯。我想AF我應該會留英文吧。
其實還真難翻譯,但愛芙應該不是最好的。日文的話,應該就是用片假名了。
扯遠了。我想說的是,整本書雖然有滿滿的令人絕望的元素,甚至還有點石黑式的懸疑、
好像有什麼關鍵資訊沒被抖出來,但讀起來就是有點輕飄飄的,有點距離感。看到最後
因為陳述方式太清淡了,我還重看了一些段落好幾次,確認我沒漏掉關鍵資訊。
但要說這本書沒張力就錯了。有些時候正因你知道克拉拉是機器人,你更會問,
「等等,所以這一段,你看不出來發生了什麼事嗎?」。有時克拉拉精簡的評論
更能反襯其他人之間的張力。不過相反地,也有橋段是克拉拉產生了人所沒有的洞見。
所以整本書其實很難一天就看完,因為我一直停下來想「這段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媒體或網路書評傾向說這本書探討的是「機器人、人工智慧能不能有情緒」
「人有沒有靈魂、那個獨一無二不能被取代的東西」,我覺得要這麼說也沒錯,但
我覺得就和《別讓我走》一樣,那些所謂科幻的元素,只是用來襯托角色之間的
關係、角色本身的意圖和感情而已。換句話說,科幻的背景就是用比較暴力的方式
去逼迫書裡的人物有動作。
真要說,我覺得這本的科幻元素,其實沒有很強,也許是因為它試圖描寫太多了,
不像《別讓我走》就一個重點設定。當然石黑一雄的筆法也很有關係,很多段落就是
點到為止,人物的對話也不會多做說明(畢竟他們自己活在那個世界裡),而《別讓
我走》的Kathy H.畢竟是人,克拉拉則是慢慢在學習的機器人,陳述又更清淡一些。
說微妙,我想是因為不小心和《別讓我走》做了比較吧。這本的重點角色比較多,我覺得
角色的刻化沒那麼強。確實也是有典型的石黑式的惆悵,有些段落也令人糾心,
但克拉拉的視角,讓整個故事又有種微妙的距離感。不過這也算滿有趣的。
某種程度上,我覺得這本的結局算是比《別讓我走》更讓人難過的,但這很需要靠腦補。
總體而言,我覺得很多橋段都可以延伸更多,不過也許作者是刻意讓我們感受機器人
有限的視角的吧。如果是這樣的話,只能說太天才了.....。我會讀第二遍。
PS. 譯者林宏濤我看過他其他的翻譯,只能說是比較文謅謅,文筆滿好的,可是如果
比對原文,會發現為了中文會放棄或改寫很多,我覺得以這本書來講,若有這個狀況
會失去很多東西。可以的話還是看英文版的吧。
--
Those who do not move, do not notice their chains.
-Rosa Luxembur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4.203.12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15126557.A.C9A.html
※ 編輯: plzeatolives (61.224.203.124 臺灣), 03/07/2021 22:19:13
※ 編輯: plzeatolives (61.224.203.124 臺灣), 03/07/2021 22:21:2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