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體的平衡系統】
分享一下人體平衡系統如何工作,以及我們如何能夠簡單的訓練他們。
人體的平衡主要由三個系統共同合作完成。
1 前庭系統 (節錄自wiki)
前庭系統(英文:Vestibular system),是負責人體自身平衡感和空間感的感覺系統,對於人的運動和平衡能力起關鍵性的作用。在大部分哺乳動物中,前庭系統和耳蝸(負責聽覺)是內耳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二者一起構成了內耳迷路。
前庭系統連接前庭神經,發送神經信號給控制眼球運動的中樞神經系統,保證我們在移動時也能擁有清晰的視覺;也發送信號給肌肉相關的神經結構,使我們保持直立。
由於人的運動由旋轉和平移兩種方式組成,前庭系統也由兩個部分組成:半規管(感知旋轉動作)、耳石(感知直線加速)。
前庭系統在解剖學上由半規管和耳前庭構成,後者在結構上位於半規管和耳蝸之間,包含了耳石,與中耳的聽小骨相連。
而當前庭系統出問題,常見症狀之一是BPPV,全名為良性陣發性姿勢變換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發生的原因可能為耳石剝離,其碎屑落入半規管中,大多為後半規管。當頭部轉動至某些位置時,這些碎屑發生位移並改變半規管內淋巴液的流動,而導致頭昏、暈眩以及眼球震顛等症狀。
此類問題最好求助專業的醫師或物理治療師。
2 視覺系統
主要透過眼睛的輸入,了解我們周遭環境的相對位置,進而幫助我們保持平衡。當然視覺的不平衡與缺陷也會影響到平衡,這也需要諮詢專業的醫療人員比較恰當。
3 本體覺系統
本體覺簡單來說,就是感受我們自己身體處在空間中的相對位置,包含在哪裡,要往哪裡去,以及速度,身體上有非常多的感覺受器可以幫助我們偵測身體的移動,透過這些訊息的輸入,我們身體才能夠自然的產生回饋而平衡。
Homunculus 皮質小人
為對應著大腦中負責該部位運動與感官功能的區域的大小,進而繪製人體的特殊方式。
基本上會發現頭,舌頭,手掌,以及腳相對占比大。換句話說,比例越大代表該處感覺受器越密集。
這個比較有機會透過良好設計的訓練而改善。
以上三個系統中,至少要有兩個能夠運作正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才能保持平衡。
我們如何透過訓練強化人體的平衡系統?
1 本體覺強化
就如同皮質小人的敘述,透過四足支撐類型的練習,我們可以把身體本體感覺受器豐富的部分與地板接觸,不管是靜態的穩定或動態的移動轉換,我們都在刺激身體的本體感覺活化,練習平衡,像是 Animal Flow 類型的練習,其實真的是非常好的開始。
2 站姿穩定
透過髖膝踝,甚至赤足訓練,實踐在單腿站,分腿蹲,深蹲等等,我們在肌肉骨骼系統跟動作控制做訓練,一樣可以強化站姿的穩定能力。
3 視覺的挑戰
在良好的動作控制基礎下,我們可以嘗試閉眼睛做動作,在SFMA的SLS,也有閉眼睛的測試版本,同樣也是強調沒有視覺輔助下,我們其他兩個系統合作的表現是否正常。
經典的影集像是夜魔俠,他沒有視覺的幫助,卻開發出更強大的本體感覺,才能夠打擊犯罪。
而這些都是人體動作的重要基礎,分享給大家。
#平衡系統
#前庭覺 #視覺 #本體覺
#kensyogalife
#阿肯師的瑜伽隨記
神經管缺陷症狀 在 陳映庄醫師的育兒資訊站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水痘
#紅玫瑰花瓣上的露珠🌹
#小學容易流行
#水痘疫苗記得打💉
今年許多人都體驗到了在家上班,
還要同時照顧小朋友上網課的充實忙碌,
想必非常期待小朋友開學的那一天。
⚠但到學校上課,其實也潛藏著水痘感染的風險!
秋冬是水痘的好發季節 ,
近年小學更不時傳出學生感染水痘而全班停課!
==水痘小檔案==
水痘會透過飛沫、空氣傳染,導致病人發燒和身上出紅疹、
水泡且患處搔癢難耐,若接觸到病人身上破裂的水泡,
其流出的體液也會中標,甚至孕婦感染水痘,
更可能造成嚴重併發症,甚至傷害胎兒,千萬要小心!
水痘主要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起,
除了在秋冬容易好發,也因其高傳染力,易在小學生之間流行。
水痘潛伏期約有2周之久,剛發病時會出現類似感冒症狀,
例如發燒、喉嚨痛、咳嗽、流鼻水、頭痛等,
接下來3天之後開始冒出紅疹,
皮膚會出現一塊一塊的小丘疹,丘疹上方還會出現小水泡,
「猶如紅玫瑰花瓣上的露珠」,非常搔癢難耐。
通常到水泡破了乾掉後,傷口會結痂,
等到全身水泡都結痂了,就不具傳染力,
大約一週左右就會自行痊癒。
但因為傳染力強,現在大家又因為疫情關在家裡,
#在同一家庭空間傳染的機率高達90%,
常常是”一人中標,全家遭殃”😱,
因此預防措施就非常重要了。
📢疾管署建議
1⃣ 4-6歲兒童除了1歲已接種的公費水痘疫苗之外,
可在上小學前自費接種第2劑水痘疫苗延長保護力至成年。
超過6歲以上兒童還是可以自費再施打1劑一樣有保護力
2⃣ 13歲以上沒得過水痘也沒接種過水痘疫苗疫苗的人,可以自費接種兩劑。
3⃣ 沒有抗體的女性,可在計劃懷孕前一個月以上依醫囑接種水痘疫苗 。
✨水痘常見Q&A總整理注意項✨ 🧐
Q1.打過水痘疫苗,就不會得水痘了嗎?
A.有打過疫苗不代表不會得,但得到通常症狀會比較輕!
「打疫苗」和「實際中標一次」的免疫能力差很多,
「疫苗」通常幾年後就會漸漸失效,
不像後者「長過一次水痘」幾乎終生免疫!
所以常會在小學有一波感染潮,
建議可以在4到6歲上小學前再自費施打一劑水痘疫苗。
Q2.大人也會得水痘嗎?
A. 會,而且大人得到水痘的反應,常常比小孩嚴重很多!
因為大人免疫功能較強,如果是第一次碰到會有非常激烈的免疫反應,
嚴重度會高很多也容易有併發症,例如下呼吸道感染和繼發性細菌感染。
Q3.孕婦和嬰兒得水痘多嚴重?
A. 容易有嚴重併發症 !
孕婦感染水痘可能會導致胎兒先天性缺陷,
而嬰幼兒等免疫低下者罹患水痘容易併發肺炎和腦炎。
Q4.水痘好癢可以抓嗎?
A. 很多人擔心水泡結痂完,皮膚會留疤,
但只要過幾天皮膚就會慢慢恢復,通常不會留下痕跡。
盡量不要抓!因抓傷就可能會感染導致永久性凹陷的疤痕 。
Q5.水痘會痊癒嗎?我可不可以不打疫苗等直接得到的那天終身免疫?
A. 帶狀疱疹水痘痊癒後,其實不會完全消失,
它會躲在神經節裡等待機會,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再趁機跑出來,
用帶狀疱疹的方式表現,俗稱皮蛇。
皮蛇常會引起持續好幾個月的神經痛,
有如火燒、電擊、針刺嚴重影響生活 ,實在不建議各位以身試法。
而且提醒大家,皮蛇是會傳染的!!!
會讓您身邊沒有水痘抗體的人直接得到水痘。
Q6. 水痘該如何預防?
A. 記得做好環境消毒!
使用酒精或稀釋後漂白水都可用於消毒,
也要記得多洗手、戴口罩。 此外除了按時接種水痘疫苗之外,
也可依醫囑自費接種第2劑疫苗延長保護力喔。
#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
#MSD公益衛教夥伴
神經管缺陷症狀 在 威力醫師的育兒週記-王韋力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水痘與皮蛇
最近最夯的話題莫過於【疫苗】了,這幾天門診很多父母長輩都會主動詢問疫苗問題,除了何時全民施打?再來就是有沒有甚麼疫苗是威力醫師特別建議要施打呢?
有一隻病毒,大多數家長都認識它,可是也很容易就忽略掉,因為台灣自從2004年開始公費施打,大部分小朋友滿一歲就施打過,所以爸媽以為就沒事了,殊不知其實它還是隨時威脅著我們社區,那就是 #水痘病毒 (全名為 #水痘帶狀疱疹病毒)。
水痘病毒,在傳染病裡可是赫赫有名,同一家庭空間的傳染率高達85~90%,所謂的「一人中標,全家遭殃」。更不用說如果是一個學生發病,全班都可能中獎。用最近很流行的R0值來說,新冠病毒在台灣這一波最嚴重時的R0值大約是1~5,而水痘的平均R0值高達10〜12,是不是很可怕呢?所以只要孩子得到水痘都要隔離,家人不能工作,小孩不能上學。這種日子,相信疫情趨緩之後你一定不想再經歷一次。
水痘疫苗在施打一劑之後,保護力約只有81%。根據台灣的研究統計,即使接種一劑水痘疫苗後,仍有2.8%(26,446名)的兒童會有突破性水痘感染,也就是每一百個學生打過一劑水痘疫苗後還有將近三個會感染水痘。雖然一般水痘感染消退後不會留疤,但如果結痂的膿疱摳破,引發細菌感染,就可能留下永久性凹陷的水痘疤痕。而水痘就算痊癒了,另一個噩夢才要開始,因為病毒不會真的消失,它會躲在身體神經節中,等到之後免疫力下降,它可能會再以帶狀疱疹(就是俗稱的皮蛇)的形式出現,所以我們才叫它【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人有機會罹患皮蛇,不但會引起如火燒針刺般的疼痛,有些人甚至變成持續數年的 #帶狀疱疹後神經痛,同時皮蛇發作後又有可能傳染水痘病毒給同住家人,實在是後患無窮啊。
若是成人得到水痘,常常都有比小孩更嚴重的全身症狀和併發症,包括肺炎及繼發性細菌感染;而免疫低下者感染容易併發腦炎和肺炎。如果是孕婦的話更要注意,一旦感染水痘,可能造成胎兒先天性缺陷,非常嚴重。所以各位千萬不要認為水痘是小孩子才會得的病喔。
水痘這麼可怕,我們有甚麼好方法來預防嗎?根據研究,只要接種第二劑水痘疫苗,就可以把原先的86%保護力大大提升至約98%,而且保護力可以提升到十年甚至二十年以上。那怎麼追加第二劑疫苗呢?根據衛福部疾管署與預防接種委員會的建議,威力醫師幫大家做了整理如下。
第一,未滿十三歲的兒童,在一歲公費水痘疫苗接種後,可自費追加第二劑,
建議時間為4〜6歲施打。(如果錯過也沒關係,還是可以接種喔。)
第二,十三歲以上及成人,未曾接種水痘疫苗也不曾感染水痘者,應接種兩
劑,間隔四到八周。
第三,女性接種疫苗後,四周內要避免懷孕。十八歲以下兒童,接種後六周
內要避免使用水楊酸類的藥物。
這樣大家是不是都清楚了?不過水痘疫苗本身是一種活性減毒疫苗,施打前後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威力醫師提醒大家,施打前還是要跟醫師討論後再進行,並遵照醫囑,這樣才能平安健康,遠離水痘和皮蛇的騷擾喔!
#李慶雲兒童感染暨疫苗發展醫學文教基金會
#MSD公益衛教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