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架構🌲
回答了一些創業者的提問
Q1:經營者主要實際的工作
Q2:推薦的行銷公司 內部管理跟使用工具
Q3:希望產品能夠更國際化
Q4:除了Buzzsumo之外 還有什麼樣的搜索工具
Q5:行銷心力跟時間的配比
#創業問題 #1人創業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buzzsumo」的推薦目錄:
- 關於buzzsumo 在 台灣夯創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buzzsumo 在 廣告狂人 Madman Magazin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buzzsumo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buzzsumo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buzzsumo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buzzsumo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buzzsumo 在 BuzzSumo - 首頁 的評價
- 關於buzzsumo 在 Buzzsumo:發現FB、Twitter、Youtube社群媒體內容熱點神器 的評價
- 關於buzzsumo 在 140 BuzzSumo Blog Posts ideas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buzzsumo 在 This repository connects to BuzzSumo's API - GitHub 的評價
buzzsumo 在 廣告狂人 Madman Magazin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社媒觀點:Like與Dislike之間 在Facebook表態的藝術
.
態一定要表。
.
表在哪,如何表,卻也值得研究。社交媒體時代的好處,就是我不認同,開聲;我反感,開戰;我鄙視,開拖;我還怕你不知道,直接當著你的面...書直斥。
.
尤其當投訴無門,Facebook成為洩憤唯一出路。因為最沒有後果。
.
日前被討論甚至被轉發得如火如荼的「30萬thx」貼文,7萬2千個表情反應中就有3萬4千個「嬲嬲」,比「like」多出一百,吐槽留言一堆。
.
網上立即有人呼籲停止傳發,避免幫專頁撐engagement。如有這個擔心,在表態的同時,我們就必須知道在「香港警察」Facebook專頁上的每一個動作都會撐起他們的reach及impression。
.
眾所週知,Facebook上的後續表情回應及留言數目(互動engagement) 是增加貼文進一步的觸及人數(reach)及曝光率(impression)的重要指標。
.
根據Facebook演算法,engagement的來源計算了網民在一個貼文的所有action——除了點讚、嬲、驚訝、傷心等表情反應之外,還包括留言、把貼文以Messenger私訊、按read more等。
.
當網民在貼文或圖片上不斷留言或互動,演算法(algorithm)會推算此貼文被感興趣,因而自動提升它的organic reach。也就是說,該post將顯示在更多用家的News Feed上。
.
問題在於,雖然警察專頁「Like」數一夜暴跌2萬,但「Followers」仍然高企40萬。
.
對於「Like」和「Follow」的分別,狂人幾年前已經探討過,結論是:「Like是Social Connection,是表態;至於Follow才是實在收到一個Facebook Page更新內容的人數。」
.
所以在警察專頁點「嬲」,在演算法上的效果跟點「Like」無異,變相就是對該頁「走出去」的一大助攻。
.
大部份企業經營Facebook品牌形象,建立內容、賣廣告無非為了增強reach、impression及engagement從而帶動sales;而警察專頁卻似乎若隱若現著一個遠程目標——建立國際品牌形象。
.
例如,警察專頁最近在「案情簡報」、「拘捕」或抗疫專題之類宣傳味濃的貼文上加入英文翻譯,接近午夜(世界另一端的早上)還在出post,又以Twitter作為配合,單在3月6日就出了18條英文tweets。
.
人們不禁要問,一個本應做實事的執法部門,為什麼要像品牌企業一樣渴求關注?
.
其實執法機構利用社交媒體跟市民「打交道」十分普遍。美國馬里蘭州(Maryland)警方就曾經打算在Twitter直播一次掃黃行動,並在官方blog解釋此舉是為了提高行動的透明度,以儆效尤。
.
不過,通常警方放在Facebook或Twitter上的內容都牽涉需要市民協助破案而發的貼文,例如尋找失蹤人口或可疑人士之類。極少會像KOLs一樣炫耀like數或作自我宣傳之用。
.
無獨有偶,在警察專頁上不難找到企業或KOLs打造品牌形像的影子——「30萬thx」的感激流涕、「我最期待的畫面出現了.jpg」中對“認真工作很Charming”的自我賞析、二次創作「女人鬧貓」meme以宣傳汽油彈很危險的捉錯用神......
.
努力注入人性化效果,打造國際品牌形象的努力我們都看得到。只是,早前讀過一篇關於Facebook營銷策略的文章,指出品牌切忌「與客人互動不足,忽視他們的意見」、「盲從流行趨勢」及「沒意識到自己就是問題的根源」三條終極失敗公式,警察專頁犯個正著。
.
當每一個貼文都被吐槽,怨聲載道,換著是品牌,早就關門大吉。為什麼警方專頁一直我行我素,越被踩越興奮,貼文有增無減?
.
因為在他們眼中的「客戶」從來不是香港人,至少不是100-9%的香港人。我們的反應與表態才不是重點。他們的目標群組是香港以外的用戶,在世界舞台擦亮「香港警察」這品牌。
.
網民在警察專頁上的任何動作,都有可能令該頁內容reach到更多的「中立人士」以至香港以外的用戶。在「後真相」年代,他們吸收到的資訊會直接影響對「香港警察」品牌的觀感及判斷。
.
依循這個路徑,以「30萬thx」貼文錄得的反應來看,效果可謂相當成功。
.
另外就是Facebook一直大推的video。須知影片play 3秒計一個view,不少網民都設定影片autoplay,大大提升貼文的engagement。根據BuzzSumo,影片引發的engagement比其他貼文形式大大領先59%,更比相片高出 73%。
.
十分巧合,警察專頁在發「30萬thx」貼文後的數小時連發三條影片,每條獲得平均二千個生氣臉。
.
結論是,正如一位Digital Marketing前輩所說:「不想提升這類post的engagement,最好的做法莫過於什麼都不碰。」
.
在表態與不表態之間,你又會怎取捨?
==========
請follow我哋嘅IG ,協助我哋解鎖IG Story加上連結嘅功能,謝謝🙇♂️🙇♂️:
instagram.com/madmanmonogram
buzzsumo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是否努力發文卻白忙一場?》FB 粉絲團每天最佳發文數:5 篇】
#重要發現趕快分享 #別再把發文數當KPI
➡歡迎按讚加入 AppWorks 粉絲專頁,掌握更多網路行銷秘訣
.
根據 BuzzSumo 在今年針對前 2 萬大品牌、4300 萬篇 FB 粉絲團發文研究後,發現:
.
1. 小編很辛苦,發文數持續增加
每季的發文總數,從 2017 年 Q1 的 648 萬逐季成長至 2018 年 Q2 的 810 萬。
.
2. 粉絲參與度快速下滑,成效大跌
過去 18 個月,每篇 FB 發文的參與度 (分享、按讚、留言等)下降超過 65%。
.
3. 無一倖免!圖片、影片、連結成效皆下滑
不同的發文類型,以參與度來說,成效最佳依序為圖片、影片、連結,但不論任何類型的發文,參與度都已大不如前。平均每則圖片、影片、連結的發文參與度,分別從 2017 年 Q1 的 9,370、5,486、2,577,下跌至 2018 年 Q2 的 3,453、2,867、763。
.
4. 每天最佳發文數:5 篇,發文越多越白忙一場
雖然每天發文不到一篇,平均參與度最高,但整體參與數最低。BuzzSumo 建議每天最佳發文數為 5 篇。此外,在過去 18 個月,不論發文頻率為何,平均參與度下跌都超過 50 %,其中,每天發文超過 10 篇以上的跌幅最大,接近 66%。
.
如何改進 FB 行銷策略?
.
1. 重視每篇發文的投資回報率 (ROI)
過去,曾經「提高發文量」是不錯的策略,但現在已不適用。可以改為專注在發布更少,但是質量更高的發文,例如設計吸引更多粉絲參與的素材,或是能夠引發病毒式擴散的圖片、影片,而不只是純粹的發佈資訊。
.
2. 了解受眾願意分享的原因,並持續強化
每個粉絲頁,都該有自己獨特的調性,可持續研究促使粉絲願意分享的原因。也可參考《紐約時報》提出人們願意在網路上分享的原因:
・透過有趣、有價值的內容吸引他人。
・證明與展示自己。
・建立與他人的關係。
・自我實現。
・傳播與議題、產品或品牌有關的資訊。
.
3. 針對手機閱覽優化內容
有 95% 的 FB 用戶,透過行動設備來讀取內容,這代表經營粉絲團必須以此優化內容。例如,影片改為垂直式 (讓人不用旋轉手機就能觀看),控制影片的長度、字幕的長度等。BuzzSumo 發現,FB 上的最佳影片長度在 30 至 120 秒之間。
buzzsumo 在 Buzzsumo:發現FB、Twitter、Youtube社群媒體內容熱點神器 的推薦與評價
Buzzsumo 是國外社群小編們的神器,因為他可以用來快速了解現在世界上有什麼議題熱點,尋找不同領域的KOL,並且你可以用來監控你自己公司的品牌社群聲量與表現,對議題 ... ... <看更多>
buzzsumo 在 140 BuzzSumo Blog Posts ideas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Jun 24, 2019 - Blog Posts from BuzzSumo.com We focus on using data to research, amplify and monitor content. See more ideas about content, blog posts, ... ... <看更多>
buzzsumo 在 BuzzSumo - 首頁 的推薦與評價
BuzzSumo Wellbeing Hub: Tips on how to use communities and collaborative conversations to take your content career to the next level. ... <看更多>